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2010-09-29 09:12:59)
标签:

旅游

分类: 杂七杂八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书接上回·········

(四)南市食品街

    在马记富来饭庄吃罢早点,接着就前往了南市食品街,食品街西头儿在施工,隔着围挡(是西边儿吧?我也不太吃准,到了天津我不分东南西北)。门头还是相当气派滴,似乎去的有点儿早,中间的摊位都没出摊儿(不过中间摊位也没啥,都是卖杂七杂八零碎儿纪念品的)······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从大门洞子一进食品街不远,左手的店铺就是桂发祥十八街大麻花儿,门头中间的大玻璃展柜里有个巨大的麻花儿(能吃吗?),紧挨着桂发祥就是天津著名的点心铺子桂顺斋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桂顺斋的门口儿有个大月饼(能吃吗?),在店里瞅了瞅,琳琅满目,桃酥个头儿倍儿大,那个右下图的小螃蟹是蜜汁甜口儿,尝了一个,咋形容呢?总之味道怪怪的··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下图:点心,月饼,和麻花儿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在桂顺斋的门口儿有个煎饼摊儿,炉子是电的,虽不算天津正宗,但看看也是绿豆面儿的,好歹也比北京的强,突发奇想,和桂顺斋的老板商量下,我能不能自己摊个煎饼,老板相当热情,欣然同意··········擦油,倒糊儿,擀开,磕鸡蛋,反面,夹果子,刷酱,装袋儿。我人生的第一个煎饼果子在天津南市食品街桂顺斋门口儿隆重诞生了,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呀。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让我在此小谈一下感受:第一次摊煎饼,明显有些薄厚不均,酱没刷匀,吃起来有的地儿没味儿,有的地儿齁咸。不过这个煎饼还是得到了老板的夸奖,他说我这煎饼摊的不错,切成丝儿就直接可以当嘎巴菜了(咋啦?我自当他是在夸我)。当然,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他的煎饼摊儿太矮所以才严重的影响了我的发挥,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下次再来最好能给我在摊子下面多垫几块儿半头砖··················

(五)意式风情街

    食品街里还有很多餐馆儿(诸如天津八大碗儿之类的)和卖纪念品的,胡乱的看了看,就离开了食品街,一看时间尚早,就到了昨儿晚夜游时路过的意式风情街逛了逛········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意式风情街离着天津火车站不远,估摸着步行的话也就是个20分钟左右路程,这片地原来属于意大利租界区,区内有大量地中海风格建筑群,现如今这地界儿算是回归了,经过重新的翻新改造,这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集商贸,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区域·····

    自由道路口儿的这位保安相当热情,和游客细数意式风情街的建筑风格,参观要点,娓娓道来,知识相当丰富。我看他当保安是屈才了,应该直接改导游。问他是否是上岗前接受过培训?他十分腼腆和谦虚的回答:没受过培训,只是常年站在这里,看也看会了。这不算什么,和卖油翁是一个道理,手熟而已···········(kao,连卖油翁都知道,看来当导游都屈才了,我推荐您直接上北大客座教授得了)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下图是著名的马可波罗广场还有和它相通的街道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风情街上的各色建筑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上图左这是天津著名的成桂西餐厅,不知道味道如何?我今早儿吃顶着了,下次有机会再来尝试吧。上图右是成桂旁边儿的两个餐厅,没听说过,不过看名字挺横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街边儿雕像和最具浪漫风情的邮政信筒子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上图介个我想看围脖儿的筒子们应该熟悉,从外边看起来老高雅了,我路过时正好从里面走出一队人马,打头儿的导游举着小旗儿。LP大人问我这是哪?我说你没看导游带着出来吗,这一准儿是一博物馆,还是免费参观的,走,咱们瞜瞜切。走进大门一看,还是挺高雅,不过就是有股子味飘来。原来是个WC啊,真会玩儿。不过我也没说错,这是免费参观,就是参观时得分开,一边儿男宾,一边儿是女宾···········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街头小景儿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街边的号称意大利手工冰淇淋摊位,15元买了个冰激凌球儿尝尝,不错,蛋卷儿明显比肯德基的要脆生,上图右下是咖啡厅里拍的泡芙塔··················

(六)闲逛········

    走出意式风情街,无目的无方向的在天津城里胡逛(估摸也没走出多远儿),随手拍了些天津的建筑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上图这个建筑不知道是什么,上面挂满了大钱串子,可惜破破烂烂的,似乎倒闭了····

    路过一个横跨海河的大桥(是嘛桥我也不清楚,有待天津的筒子解答),上面的雕像可谓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顺桥而下路的右手就是鼎鼎大名的桂顺斋总店,里面挺大,有点儿北京稻香村的意思,不过,这可是清真的········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出了桂顺斋,继续向前·············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这里还有海底捞儿那,向这个优秀民族企业致敬。右上图是内我昨晚上说过的天津之眼,是个观光大转盘(还是感觉晚上漂亮),右下图的天津路标赫然写着南门外大街,看到这个我就想起相声“绕口令儿”里的桥段“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个蓝布棉门帘儿········”

    漫无目的一路闲逛,最终走到了多伦道附近。我想,我似乎已经达到了闲逛的最终极目标。虽然嘴里还和LP大人絮叨,这个地方我似乎小的时候来过,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熟悉,但心里很清楚的意识到,我迷路了。一看已经接近午时,随即与在天津的亲友通了个电话并打车回到了住所附近,稍事休息后,我们再次出发··············

(七)耳朵眼儿炸糕,窦四牛杂,天津板儿面

    耳朵眼儿炸糕也是津门极赋盛名的风味小吃,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创始人刘万春,人称“炸糕刘”。他做的炸糕选料精细,口感外皮酥脆,里面绵软,豆馅细腻香甜,做好的炸糕个儿个儿不破皮儿,不露馅儿,深受广大食客筒子欢迎。炸糕店最早开在天津北门外的耳朵眼儿胡同,店名叫做“增盛成”,但这三字过于拗嘴,筒子们还是喜欢借着地名儿叫他耳朵眼儿炸糕,久而久之,老板也只能摘掉老牌匾正式更名为“耳朵眼炸糕店”了·······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现在的耳朵眼炸糕店总店设在大胡同商业街北马路入口把角儿,内馅的品种也比原来的要多很多(居然还有蓝莓馅儿?真是与时俱进了),门口总是有人在排队,感兴趣的筒子可以来尝尝,这个吃食最好是趁热现吃,要是放凉了,你用什么方法再加热都不是那个味儿了·········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耳朵眼儿炸糕店右手边不远有个大福来,探头看了看,里面人不多,也就没往里进。挨着大福来不远有个“大胡同南方小商品市场”,在市场右手旁边有条街(图片右下角旅游车进入的位置),也就是天津人常提的估衣街,沿着估衣街往里走就是天津著名的大胡同(似乎大胡同和北京动批是一个意思吧?)``````````````````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进入估衣街不远右侧就是因为原来地界儿拆迁而搬到这里的网上大名鼎鼎的窦四牛杂面,原来没吃过,这次我倒要尝尝它到底好在哪里?可能是因为新搬的这条街道很窄,路边不能停车,所以没有看到当年网上描述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排队买面的壮观景象,牛杂面外面搭的棚子,棚子里有桌椅,里面还有两间小屋,说实话,卫生条件确实不敢恭维(对这方面有要求的筒子可以不用来了)。点了20元一碗的牛杂面后老板在墙犄角摆开阵势忙碌起来,我拿着相机乱拍,老板问我:您是哪个单位的?我胡乱回答:我是三七二十五画报的····不知道老板听没听清,一边说没啥好拍的一边眼见着手脚更加的麻利··········

 

窦四牛杂面价目表,我感觉这极品的面不算便宜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面上来了,不锈钢盆儿下面套个瓷碗(可能是防烫的),20元的牛杂面果然不俗,表面厚厚的一层牛杂,里面还有个卤蛋,面条是一般的机器压面,但还算劲道儿。牛杂做的很干净没有什么异味,这一点上来说和店的外观卫生条件完全不符,面里的麻味要大于辣味,老板人很热情。至于味道嘛,我没感到让人流连忘返,吃过也就罢了(也许是因为早上吃顶了的原因),至少认为低于我的预期············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在窦四牛杂的对面又买了两碗亲友推荐的板儿面,加豆皮加蛋加丸子的价格七八元左右,面是现抻的宽条儿,吃起来很劲道儿,丸子是鸡肉的,汤色有些深,口味略咸,其它都很好。牛杂面和板面感觉汤里油比较厚,可能因为是清真的原因(用的估计是牛油或羊油),吃完过会儿感觉有些个糊嘴···················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吃罢这些,又和亲友闲聊了会子家常,一晃儿就到了下午三点多钟,因为第二天还有事情,也就连忙的收拾收拾家走了。总体来说这次行程相当满意,探亲访友并吃到了我想吃的东西。但待的时间太短,吃的还不够,隐约感觉还有一些意犹未尽。我还怀念红旗饭庄的“罾蹦鲤鱼”,“长生不老”,还想逛逛第五大道,古文化街,还想听听剧场的相声,还想············没关系,都留在下次,下次,再下次吧,人就是老得有点子念想儿才好·············

故里寻梦·中秋·天津游记(下)

    短短不到两天的行程,处处感受到了天津人民的热情,谢谢,谢谢。我用相机留住了所有美好的记忆。不可否认,天津还有很多凌乱的一地方(有的地方也暴土扬烟儿的),不过这是一座还在建设中的城市,希望我下次再来时,她会变得更美························再会,天津

                             (完)

 

  补充:文章中几个地点的解释:大钱串子的建筑,原来是个饭馆,叫津门一串,在天津很有名,它发源于天津市河西区,最初老板是做烤羊肉串起家的;土洋结合的桥叫北安桥,在海河上有十座叫得上名儿的桥中的一个。您去的耳朵眼儿不是总店,总店在红桥区地界。(在此感谢围脖儿网友“倒霉老小孩儿”的友情提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