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团那点事儿——导游旗
(2011-08-31 17:39: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带团那点事儿 |
导游法规规定:旅游团超过九人导游就应举旗。
举旗很实用,尤其在广场故宫人山人海中,一个鲜明的旗帜会引领团队冲出重围,防止游客掉队。曾经不止一次,在广场上故宫中老外走到我面前对我举的旗子竖起大拇指,说这是个好东西,是个好主意,否则他非得跟丢不可。也有善良的游客问我总高高抬着胳膊,会不会酸痛,我总会回以微笑,习惯了,练出来了,确实我现在举一天旗子也没有肌肉酸痛的感觉。
导游举的东西千奇百怪,最常见的是旗子,但也有其他物件。对于国内团,就我的观察,旗子多为组团社或地接社的社旗,有的旗子上印的是线路的名称,还有的是出发地或目的地的名称。国外团的旗子基本两大类,一类是社旗,一类是客源国的国旗。我经常举的就是我们社的社旗。
有旗就得有旗杆,旗杆多为伸缩式的,携带方便。旗杆长短不一,当初刚带团时,社里发的是教鞭笔,伸长可以做旗杆,缩短可以当圆珠笔写字。看似很实用,但由于长度太短,要把手臂抬得很高后面的人才看得见,很累不适合举旗。一米二以上的比较合适,就全国来说,北京卖的旗杆最好最长,外地的很多陪同都是在北京买的。一个合适的旗杆首先要够长,其次伸缩关节处要牢固自如,尤其要防水不锈,因为导游在下雨天也要在室外工作,再次要握着舒适不滑,当然分量也不要太重。记得有一次在长城边上的咖啡店集合,旗子插在店外作为标识,结果不见了,后来店家赔了我一只新旗杆,分量不轻,关合时嗒嗒有声,比较帅。后来经懂行的人辨认这不是旗杆,而是钓鱼竿改装的,不过用起来还挺顺手,用了很长时间。旗杆多数都坏在它的伸缩关节处。
北京的夏天炎热暴晒,真的很佩服那些女导游,连我这个男的都被晒怕了。很多女导游打着导游伞,这很实用,伞骨的顶端可以伸长挂上旗子,避免了一手举旗一手打伞的麻烦,晴天防晒,雨天防雨,尤其是雨天,到处是雨伞,游客很难认清跟上导游,而这种导游伞一目了然。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曾经下雨时,一手举旗,一手打伞,很是辛苦,由于要把旗举出伞外,免不了半边身子会被雨淋到。
除了举旗,还有举花的,假花,毛绒的那种,多数为向日葵。也有举卡通玩偶的,像小熊猫呀,还有中国元素的,比如中国结。还有在旗杆顶端挂着一块牌子的,牌子上写的多是线路的名称,有的因为团大上百人,写的是几号车或几号队。前几天在广场故宫见到一小哥们举着一坨屎,这是迄今为止见过举的最搞的东西了。
最辛苦的就是用手直接举着牌子,没有旗杆,因此胳膊要抬得很高。有几次社里有这样的特殊团,为了表示对他们的重视要求举牌,我只是在接机时举,到了游览景点,和客人说明旗子更容易辨识跟随后,客人都能表示理解与同意,其实有时殷勤的示好,只会辛苦自己人,对方并不一定需要或领情。
旗子是通过视觉引导客人,可游客的眼睛并不总是盯在旗子上,这时就需要动用其它感官刺激工具,比如听觉。有的导游会挂着哨子,用哨声提醒催促客人集合。还有一个德语界的老陪同在旗杆上安装了一个自行车铃铛,每次要集合时就传来铃铃铃的声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