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铎《醉太平·挑担》【长诗短诵】

(2010-10-12 10:52:35)
标签:

海魂

作家

诗词

元曲

陈铎

邳县

gb2312

醉太平

挑担

楷体

指挥

情感

分类: 我读读我

陈铎《醉太平·挑担》【长诗短诵】

醉太平·挑担

陈铎

 

麻绳是知己,扁担是相识,一年三百六十回,不曾闲一日。担头上讨了些儿利,酒房中买了一场醉,肩头上去了几层皮,常少柴没米。

 

陈铎(14881251),字大声,号秋碧,下邳(今江苏邳县)人,家居南京,世袭指挥。能诗会画,精通音律,有“乐工”之称,著有散曲集《滑稽余韵》、《月香亭稿》等及戏曲多种。其散曲,题材广泛,描写了当时社会上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对那些过着寄生生活的人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醉太平·挑担》这支散曲,作者以朴素的语言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身会问题:为什么劳动人民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却仍然无法维持生活?从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全曲流畅明了,谐趣横生,对比鲜明,写挑夫“麻绳是知己,扁担是相识”,表面上说挑夫钟情于所劳动的工具,实际上披露劳动人民无法脱离苦海,“一年三百六十回,不曾闲一日”。挑担好吗?好,“担头上讨些儿利,酒房中买一场醉”,虽说辛苦,却也闲适,但是诗末二句,把劳动者的艰辛挑明开来:“肩头上去了几层皮,常少柴没米。”也证明了所谓“知己”、“相识”,全是无可奈何。此诗语言通俗,笔调轻松,反映的社会现象很深刻,带给读者的是沉重的思考,艺术感染力强。

陈铎作为世袭军官,能够如此关心下层人物的低微劳动、生活,写得细致入微,是值得肯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