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创业的目标有大有小,对创业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我经常接触到的是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创业者,他们大都是自己先有一个创业点子,希望拿到种子或天使投资后就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在和那些有着明确创业想法,准备或已经开始动手的初创阶段的创业者交谈时,我更关心的是这个创业者本身是否适合创业,其次才是项目方向是否靠谱。
首先我会很关心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一些人在给自己贴上“创业者”、“创始人”、“老板”等标签时,心情都会无比兴奋荡漾,似乎享受这种酷爽的感觉已经足够。一些人也很坦诚,他们希望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希望摆脱打工身份的种种束缚与不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导影响一些事。还有少数人出于自身兴趣或某种情结,更个别的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让人为之起敬。
不同的动机直接影响了创业的持久性。如果创业者的动机本身就存在问题,或是可以通过其他选择来替代实现,创业者的信念都容易产生摇摆以致最终放弃。对于喜欢创业者身份的光环就投入创业的人,因为其动机的不明或不正,半途而废几乎是必然的;对于希望通过创业改善某些现状的在职人员,升职加薪、全权负责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出现其他更有诱惑力的机会,这其中的一点或几点都可能打消他的创业积极性。反过来,当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和目的清晰明确且合理现实,认识到创业是实现其目的的最佳方式且能最大化的实现,他的创业意志就会比其他人更加坚定,对创业就能更加坚持。
随之要了解的是创业者的兴趣和优势,高成功概率的创业项目应当是创始人兴趣优势和项目方向的高度契合。发自内心的强烈兴趣可以让创业者基于“一万小时定律”从菜鸟轻松成为专家,充满激情的对待他的事业并感染到他人。作为投资人,既要辨识这种兴趣是不是“三分钟热度”,也要留意某些人的确可以“做一行爱一行”,虽然后者是极少数。当创业者要垮行业跨领域创业时,一方面要提醒他可能无法利用到他过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人脉资源等,会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要观察他的优势和当前项目是否存在一定关联性,甚至反而具有破坏性创新的可能。
勤奋是成功创业者最显著的共性,而且勤奋程度和其成功与否以及成就大小具有一定正比关系。需要注意,忙碌并不等同于勤奋,埋头去做大量的执行型工作,在此之前不做基本的分析和推演,过程中不对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思考,其头脑是非常之懒惰的。与此相反,那些思维超常活跃,但却只停留在想和说,迟迟无法展开有效行动的人,更是不可取的。
性格的开朗活跃或冷漠寡言并不直接影响创业成功的概率,但需要根据它来选择最佳项目领域和互补的创业成员。对于大多数性格内向的技术背景的创业者而言,如果其能拥有商业思维和管理技能在互联网行业会非常具有优势,否则他的角色应当是技术合伙人而不是CEO,以及他的项目最好还是技术或产品驱动型的,而不是销售、服务、关系或资源驱动型的。此外,除非创业者的能力很强悍且较综合,而且创业项目的业务模式相对简单容易独力掌控,否则他必须要有能力招募和吸引到多位较强合伙人一起共事,这对创业者的性格、胸怀、个人魅力和管理能力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大部分的创业过程都是艰辛的,因为创业公司对成本的控制会明显降低创业团队成员的生活质量。作为创始人和创业合伙人,最好都已做好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牺牲准备,理想状况是或者创业成员已经有一些财富积累可以消耗,或者因为单身或年轻所以无需承担额外的生活成本,否则长期的低收入会带给创业成员巨大的现实压力。
创业的心情像坐过山车,时而万丈豪情时而万念俱灰;创业的表现像角色扮演,一会儿装英雄一会儿做孙子。这都需要创业者的内心非常强大,自信、坚毅、隐忍等品质或多或少需要具备,以及最好还有较高的情商,不断搞定自己,进而搞定团队。
正如开头所说,并非必须具备如此之高的要求和全面的素质才可进行创业,而是创业目标越大,对创业者的要求越高。同时,创业过程中不可预测的运气因素,以及创业者的自我学习成长能力,都会对创业结果和创业者本身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