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园丘山居
太华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人。
疫情暂已缓解,正是桃红柳绿,春茶采摘的醉美时光。
起了个大早,一路高速,直奔太华。近两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朋友已在农家等候。进入客厅,墙面上挂着一幅“慵园丘山居”的书法作品的匾额。用主人的话说:“这就是我农家的名。求其意,主人说,慵,本指懒散,但在我这里是取放松之意。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利用假期节日,来这里看看真山真水;赏赏田园风光;听听鸟鸣溪声;尝尝农家鲜菜,远离喧嚣城镇,放松放松心情,很有必要。”没有太多的客套,白粥、白馍、煮鸡蛋、韭菜饼、香葱饼、豆沙饼……全是绿色自制。
早餐过后,主人带着我上楼,看看他三层楼的简约客房。在我看来,虽然不能与都市里的星级宾馆相比,但从简约洁净的客房内,透过明亮的落地窗往外看,没了鳞次栉比的高楼遮挡,视野十分开阔。能见柔美的青山,能听清凉的鸟音。粉红的桃花,金灿的油菜,青绿的麦苗,丰富的菜畦就在眼前。上得楼顶大平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乡野实景,更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浓情黄桃园

从“慵园丘山居”出来,热情好客的“浓情黄桃园”主人——董岳强已在等候。他说,这是我开春以来,虽然桃花盛开时,却是我最空闲的时光,今儿就由我开车带着你们一路游玩。
也就五六分钟的时间,便到达他的桃园。他说:“你们去年来,这片桃树,还刚栽下一年,与另一处的无法相比,今年看看咋样。”好友董岳强喜滋滋地对我们说。在我们连声的“没想到”里,他又引出题外话:“其实我早有自己的想法,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地理优势,让优质的果品进入市场,因此就在山地里种上了桃树。虽然从种植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也很辛苦,但看着一树树的红,一只只的桃,心里还是很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今年是暖冬,桃花也应宜而开。董园主的两处桃园,就在坡下坡上。那满坡满枝的绯红,远远望去,犹如片片红云,隐现在早春的新绿里。热热闹闹,密密匝匝,在柔美而层叠,氤氲且新绿里,分外的润泽明艳。

乾元茶场

如果说,满坡的红是绿色里最醒目的色彩,而“乾元茶场”那层叠的茶园的绿是主色调。园主汤卓敏,不仅把这层层叠叠的山坡茶园,打理得井井有条,且在一垅垅的茶树里,恰到好处地种上一排排,一行行绯红的“榆叶梅,”让游客无论身处那个角度,有着极佳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最有意思的是,隔天见到她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内容:“春天的美,不敢独享……”我们在几天前已接到邀约,说要去太华乾元,因而在她的留评里顺便来了一句:“明天就来赏。”在她简单的“好”字回复里,我也明白这段时间,是她最忙忙碌的,即便去,也不会打扰她。何况去年这时节已带着一大帮去过,所以去茶场并不在我的游程计划里。但朋友决意想去,反正不远,也就驱车前往。给汤总电话,说我就在你那茶园里赏美景,那头传来,别走,几位?我马上通知厨房做个简餐。但在我“朋友已有安排”的回复里,相互问好后,结束了茶园美景的美拍。

乡遇

乡遇,是乾元村的一家文化气息很浓,可供读书、喝茶的民宿。靠山临溪的优质环境,是让客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前几年去过,也在那里歇过脚,喝过茶,住过夜。无论是上去的楼梯,还是过道,抑或房间,无不透露出书卷的气息。
民宿门口,好多辆车停着,主人张老师,正忙碌地在招呼和安排前来的客人。她说,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忙,还真顾不上安排你们,再过段时间,让我忙完了,你们一定来我这小住。看着她忙里忙外的样子,我们不好意思打扰,简单道别后,就沿着溪水往里走。
临溪而筑的村庄,并不喧闹,村子的中段,有个拦截溪水而成小水库。清凌凌的水,密密的竹子,海棠花、迎春花、亭子、磨盘似的水坝过道,过道上,女人带着小孩,抱着幼儿的女人,组成一幅山村美景图。

龙珠茶场

午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又到太华“龙珠茶场”喝茶,看采茶。坐定、小聊,主人介绍说:“我们这地方是太华镇的胥锦村,旧时叫‘胥井村’,据说这村名与伍子胥有关,‘锦’是旧时‘井’的谐音,为何而改,他们也不清楚。”小坐稍喝片刻,我们就沿着山道往上去看采茶,拍采茶。说真话,那高高矮矮,层层叠叠的山坡上,即便是五六十人的采茶女,散落在里面,也只是一个个彩色的小点点。但点线面的自然组合,在镜头里绝对ok。

挖笋,是我们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尤其那些来自城市,从没体验过的,半大不小的孩子,大呼小叫地嚷着,拿着锄头,提着簸箕似的竹篮,就在竹林里找竹笋。哼哧哼哧地在村民的指导下挖笋,尽管一点也不熟练,挖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但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一天的宜兴太华游,尽管是走马看花,但感受到的不仅是太华之美与村民的质朴,还有那满满的幸福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