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九八六年暑假,与好友相约,骑着自行车去马山游玩了将近一周。早上约四点出发,从十八湾开始,沿途停停车,赏赏景,到古竹镇已是中午十二点。说是镇,其实很破落,大点的村庄还比它像样得多。本想找个小饭店歇歇脚,吃点东西,但只有一个小摊,还有几个硬馒头。整个马山处于原生态,龙头渚、梅梁小隐、战鼓墩等,虽然如今成为热门的旅游点,当时却不见人影。祥符寺(今灵山原址)更是荒山野草,无路可走,能看到的是矗立在半山腰的两根金山石柱,还有父子俩在看护的一棵659年,得四人合抱的古银杏。今天,我把86年在《无锡县报》发表的散文《马山古银杏》,继不久前在锡举行的“世界佛教论坛”,我又两次去灵山梵宫游赏后,把拍摄的照片与八十年代作个比较,让博友们在金碧辉煌的梵宫前再多一点深层思考罢了……

马山古银杏
马山,恰似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烟波浩淼的太湖之中。
这里风景秀丽,古木参天,有冠如华盖,盘曲多姿,历经千年的“江南灌木之王”;有盘根错节,骨兀筋突,距今八百七十多年的牛筋朴,有树体残缺,主干全失,仅赖半爿树皮支持生存,而形相奇特,别有姿彩、时越千年的半爿榉,而古银杏在这些古老的树种中数量推举首位。有有牛塘古银杏,栖云庵古银杏,鸳鸯古银杏,祥符寺古银杏,其中后两棵最为出名。
鸳鸯古银杏在西钮,植于晚宋,已有八百余年,原始两株同栽,相距咫尺,后逐年壮大,竟合为一体,树高二十六米,胸围八点五米,此树老而不衰,苍劲挺拔,直冲云霄,遮天蔽日,泛舟于太湖,十里之外可见。据说一九四五年日寇洗劫马山时,曾锯之,将极一半,忽从树上落下一条大白蛇,村民趁机说道,此树有神管,伐之不祥,日寇心怯,仓惶离去,才幸存至今。
祥符寺古银杏长在小灵山中,树身中空,据说曾腹藏巨蟒,屡遭雷击。距今六百五十九年,得四人合抱,它没有曲屈虬枝,斜直向上,枝干长满苔藓,从四面看,此树形态各异,,树乳累结,老而不衰,树叶稠密。每当金秋季节,枝头挂满白果,犹如碧空繁星。
这些奇树异木,既为瑰丽的马山增添几分秀色,又为历史悠久的马山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