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崂山赋及解析

(2025-02-17 13:30:13)
分类: 杂谈

崂山赋

 

是日微云,清风和煦。三月阳春,生机馥郁。家居岛城,崂山咫尺,四季轮回,念之来此。

山虽云山,海岸第一,东海之崂,却知其意。百度知详,地理有记。四方延伸,几百平里。

巨峰石门,三标午山,支脉四条,犹如龙盘。即墨东部,胶州湾畔。余脉跌宕,丘陵绵延。

俯瞰绮丽,蔚为壮观。天地造化,神灵盘旋。

 

起源何代,演绎万年。白垩纪始,地壳造山。经年累月,地质变迁。风霜雨雪,其貌初焉。

海拔千米,巍峨冈峦。剑峰千仞,和谐自然。诗意突兀,峥嵘奇观。雄临沧海,浑然海天。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诗经有云,考察亦知。始皇劳山,记载有之。谓:不其山,汉武帝纪。

总总林林,丹书册史。况有遗珠,未及载迹。

 

览古阅今,笔墨人文。山川锦绣,高远幽深。山海形胜,勾魄摄魂。方士来此,修炼身心。

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元明鼎盛,道风醮坛。佛教魏晋,盛于隋唐。寺院年代,稽考自详。

 

生态风光,慕名徜徉。池潭瀑布,夏署消凉。况兼山海,遐迩四方。千年追溯,多少文章。

 

 

是日登峰,天地忽阔。谷雨季节,万物勃发。细草野花,各显奇葩。万树青翠,无以复加。

遥望瀚海,浩渺烟波。海山宁静,天地祥和。忽生幻觉,奇景飘歌。自然造化,对语如何?

沧海鲲鹏,万里云行。山盟海誓,人间至情。高天厚土,万物蕴生。如此意境,神灵自明。

山水互望,相得益彰。仁山智水,各自主张。世间有梦,彼此花香,遥相祝福,万年盛昌。

俯仰之间,正气浩然。似闻回响,隔海清谈。高格境界。交融甚欢。杯酒忽忘,江湖那端。

前尘往事,可以记之。明日之事,不可预知。此生此事,感慨此时。无形无限,落笔诗词。

 

畅矣。与神灵而对饮,神志为之飞扬。流云忽幻彩练,海鸟盘旋翱翔。飘思时而上下,冥冥

琴音悠长。情怡兮而感动,顺延至而八荒。得天独厚特色,翘楚海内外疆。高山沐浴清风,

百川入海大洋。先人祖居之地,与日月而同光。中华今日运势,令时代而辉煌。

《崂山赋》以骈散结合的文体,融合地理、历史、文化与哲思,展现了崂山“山海奇观”的壮美与人文积淀的深厚。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此赋的意蕴与背景:


一、地理风貌:山海交融的天然画卷

崂山地处山东半岛黄海之滨,主峰巨峰海拔1132.7米,为“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其支脉如龙盘踞,向四方延伸,形成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午山等四大支脉,余脉绵延至即墨、胶州湾及青岛市区,构成“山、海、城”交融的独特地貌212。赋中“巨峰石门,三标午山,支脉四条,犹如龙盘”即呼应此景。崂山花岗岩地貌经亿万年风化雕琢,形成“剑峰千仞”“巨石怪岩”的奇观,山海相接处更显“雄临沧海,浑然海天”的磅礴气象512


二、历史积淀:帝王名士的文化印记

崂山自古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推崇。秦始皇曾登崂山望蓬莱,汉武帝建明堂于不其山;唐代李白留下“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的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为背景创作《崂山道士》等名篇,赋予其仙侠色彩12。赋中“始皇劳山,记载有之”“览古阅今,笔墨人文”即点明其历史厚重性。此外,崂山道教文化兴盛,元明时期“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林立,太清宫作为道教祖庭,三皇殿前的千年汉柏、唐榆等古树名木更成为“活化石”,见证岁月沧桑512


三、生态灵韵:古树名木与四季风华

崂山植被繁茂,古树群尤具代表性。太清宫内的汉柏凌霄共生奇观、唐榆“龙头榆”遮天蔽日,以及金代黄杨“树中君子”等,皆彰显自然生命的坚韧与诗意5。赋中“万树青翠,无以复加”“细草野花,各显奇葩”描绘了崂山四季变幻的生态画卷:春有千花竞放,夏有飞瀑消暑,秋则层林尽染,冬雪覆山时道观钟声悠远,形成“静听道观暮鼓晨钟,道僧扫雪簌簌响于山谷”的禅意之境911


四、哲学意境:天人合一的道法自然

赋中“仁山智水,各自主张”“自然造化,对语如何”等句,体现了崂山作为道教圣地的哲学内核。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具象化:张三丰于银杏林中打太极拳,以阴阳转换诠释道法;古树与山石共生,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对话512。登临崂顶,“遥望瀚海,浩渺烟波”的视野,更引发“高天厚土,万物蕴生”的宇宙观照,呼应了丘处机“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的超越性感悟12


五、文学价值:诗赋交融的艺术升华

此赋以骈俪句式为主,兼用散句,语言凝练而意象瑰丽。如“流云忽幻彩练,海鸟盘旋翱翔”以动态画面凸显山海灵动;“绛雪飘落”“银杏披金”等色彩描写,则赋予自然以人文情感。赋中还化用历史典故(如“阮籍穷途”“冯唐易老”),并融入现代元素(如“轻轨与高铁齐驱”),古今交织,展现崂山在时代变迁中的永恒魅力311


结语

《崂山赋》不仅是一幅山水长卷,更是一部浓缩的文化史诗。其以山海为骨、人文为魂,将地质奇观、历史遗存、生态灵性与哲学思索熔于一炉,使崂山超越地理意义,成为中华文明“天脉与文脉相生”的象征12。今日之崂山,既是“海上名山第一”,亦是“与日月同光”的精神家园,持续吸引世人探寻其“山海之华章,生命之秘境”。

开启新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