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价格回调,次级房贷的借款者的现金开始青黄不接到最后断流,次级房贷及衍生的相关次级债券开始大面积风险暴露直至破灭,由于损失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超出了所有参与者的预计和想像,最终演变成了08年10月份席卷全球的信用危机,目前丝毫没有终结并更加深入到实体经济层面。
回到美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储贷危机(S&L),
当时的背景是通货膨胀上升比较快,储贷机构贷出大量长期固定低利率的房贷,而随着更多投资银行发行大额存单和货币基金的面世,市场利率与通货膨胀螺旋上升,储贷机构为了获得存款不得不加入到市场中来获得高利率的存款,再加上这些储贷机构本事的市场、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不佳,资产负债表严重错配,储贷机构最后利率倒挂、资不抵债,出现了大面积的银行倒闭。
储贷危机发生有很多原因,但储贷机构面对新的环境创新不足是关键,被新型的金融机构比如投资银行挤爆了;次贷危机正好相反,由传统银行发放的次级房贷通过MBS/CDO的方式流入到投资银行和大型综合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并每时每刻了都在经历。
这正应验了《红楼梦》中那句话,“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不创新不行,创新过了也不行,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国人有很多反思,但有些比较偏颇,认为REITs和ABS都不能搞,搞了都是在骗人。
30年按揭贷款是城市化和信用社会发展的必然,但现实中没有30年的长期资金,银行大量资金来源于1年内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储蓄,只有少量的2~3年定期存款,两种资金所要求的流动性和期限搭配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资金的两个极端。当按揭贷款规模比较小时,对银行的流动性和资产负债表管理影响还不大,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当按揭余额/银行信贷的占比处于15%~25%时,银行的流动性将出现严重不匹配现象。这一比重从1997年的0.38%快速上升到2007年的15.27%,趋势很明显,所以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开展、如何开展以及如何监管的问题。
REITs和ABS的发展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期限匹配,反过来又推动它们规模化和专业化,因此,对打通整个金融系统(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及信托的资产管理、对冲基金等)的资金割裂现象起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资金割裂现象十分严峻,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美国的沉痛教训教育我们——不创新固步自封一定走不通、创新过头了就会让“注水”资产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效应。庄子说过“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以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关键在于平衡创新和监管的“是非”——利益、权利和义务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