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2024-07-11 16:36:15)
标签:

天贶节

洗象

文化

分类: 资料、趣闻、知识
不说不知道 ,今天是个大日子!
古人的奇特爱好:围观大象洗澡!|岁时北京26天贶节洗象

原创:顾仁传      转自: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2024年07月11日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宣武门南广路开,鸣钲小队簇红埃。
雕鞍宝毂如流水,争看城壕浴象来。

四行小诗,讲述的是老北京六月初六在象来街洗象的风俗,从而也引出了我们今天岁时北京要和大家介绍的一个传统节日天贶[kuàng ]节。天,就是天空的天,贶是左边一个宝贝的贝,右边一个兄弟的兄,这字念贶。估计很多人又会说了,怎么之前没听说过这个节啊。没错,天贶节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那在老北京,天贶节的这一天,可是个大日子,洗象、晒经,无论是官府衙门,还是普通百姓,这一天可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那这天贶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六月初六这一天?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天贶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农历六月初六叫天贶节。贶,是当赏赐讲,天贶就是上天的恩赐。但是这字他怎么会念了贶了呢?您想想,何况、况且这个况怎么写?明白了吧?感情都有个兄弟的兄。其实,古文字里,这个长得像兄的这部分,古时候就读况。这是一个人跪在那儿,头上顶着盆也好啊,还是什么东西也好,总之是个盛东西的器皿。这干嘛呢?祈求上天的垂赐,后来引申了有赐予的意思,所以,这天贶节中的天贶就是来自上天的恩赐的意思。

“天贶节”的叫法比较晚,据说是从宋真宗才开始的。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就是我们听评书《杨家将》里边的那位皇上。真宗朝有一件著名的历史事件,“澶渊之盟”。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之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在澶州重挫辽军,但是却签署了一个屈辱的条约,这事发生在公元1005年,如果您听我们《北京史话》系列,这个故事,我们都讲过。当时呢,宋真宗答应宋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历史上的常胜将军杨六郎从此再无用武之地,这之后宋辽120年无战事,建立相互交易的市场,发展边贸。

其实这是这干嘛呢?这是花钱买安定,两国交战,那军费开支可了不得,开销太大。不打仗,建立榷场做买卖,那这得挣多少钱啊。就这样,宋朝那时候全都给你赚回来,30万岁币算什么?九牛一毛。但是在当时,很多人算不过这笔账,当时朝野上下对这事儿有看法,想不通。这个宋真宗也有辙,他跑到泰山那去搞封禅去,实际上,宋真宗并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功绩,却要和他们一样跑到泰山去搞封禅。目的何在啊?原来,他要拿君权神授这个思想转移大伙儿的注意力。就这样,他编了一个天贶的传说。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朝野对“澶渊之盟”的怨愤。

话说在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有人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什么意思,这跟著名演员黄渤没关系啊,他没穿越到宋朝去。这句话是是说有一卷黄色的绢帛挂到了承天门南边的鸱尾上了,其实您想想就能想明白,这肯定是宋真宗导演的一场戏,是他事先编排好的。结果这宋真宗就说了:这就对了,我夜里梦见上天要赐给咱们天书《大中祥符》三篇,而且六月初六还要降天书于泰山呢!要知道,宋真宗朝曾将大中祥符用作年号,这也是这个年号的由来。后来到了这年的六月初六,果然如此。从此,日后就多出几个节日来,正月初三天书首降,叫“天庆节”,六月初六天书降于泰山,叫“天贶节”。后来,宋真宗还在泰山岱庙修了天贶殿,这和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东方三大殿”。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六月六 看谷秀”是怎么回事?

咱先解释一下,六月六 看谷秀,那到底什么是谷秀呢?谷秀的谷,就是谷子呀、谷薯类的这些春播作物。到了小暑大暑节气期间就吐出来秀穗儿,都沉甸甸的,有下垂之感。所以五代的时候有个文字学家叫徐凯,他说所谓秀啊,就是合谷结实,总结的结果实的实,有食之象,下垂也,这叫秀,就是庄稼成熟在望,看谷秀,就是对丰收的期盼。您别看六月六的时候正值盛夏,天热啊,这也有另一面好处,说这气温如果从摄氏零度到摄氏35度之间,每升高十度,这农作物的生命过程就会增长一两倍。这对农作物的成熟灌浆都是有好处的。

其实,六月六 看谷秀的习俗很早就有,这比所谓的赏赐天书可实惠多了,农耕社会吃饭最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谷秀这个现象看成是上天对人间的真正恩赐。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并且是早就有的,只不过后人出于其他的目的,附会了一些其他的意思,特别是天贶节结合到了一块。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老北京的六月六真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宝臣先生所著的《北京风俗史》一书记载: 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老北京有很多传统风俗活动:如猎水、晒经、晒物、洗象等。这些活动不仅富有趣味性,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元代,大都城内居民常在六月六日五更时汲水存放,以备医用。民间称这一天的水为“猎水”。当天,还要晒干肉,取“猎味”之意。直到明代还保存着这项风俗,不过取水是为造酱醋、浸瓜茄,据说能经久不坏。

六月六日,时值盛夏,万物容易霉变,也容易腐烂,于是老北京上至皇室,下至庶民,都有晾晒、洗浴活动。皇宫大内的全部銮驾都要尽陈于丹陛之下,皇家档案馆“皇史宬”也将全部的《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摆在殿外,通风晾干,佛寺也于这在这一天晾晒经卷。明朝沈德符《野获编》记载:“六月六日,内府皇史宬曝[pù]列圣实御制文大集大函,为每发故事。”

这一天也有“晾经节”的称呼,北京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如旧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广安门内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斋,举办“晾经法会”,僧侣们要礼佛、诵经,届时开庙一天。那时看完洗象的百姓,都会涌到善果寺中观看晾经,所以寺前也形成临时集市,非常热闹。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至于民间,相传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蠹[ dù ] ,家畜洗澡不生虱子,于是老儒晒破书,贫女敝破衣,直到太阳下山日落了才收起来。而妇女们则多在这一天洗头发,说是洗完头发后不腻不垢。猫犬等动物也要拉到河中沐浴。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在元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时皇帝在朝会、祭祀或出巡时,为显示威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象、鼓乐幡伞组成的庞大仪仗队,每有盛大庆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员。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后,那时的属地暹[xin ]罗、掸国、安南、高丽、爪哇等都带贵重礼物来朝贺,其中暹罗、掸国、安南每年都要带大象进奉。暑热天时,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浴嬉戏,引来百姓争看围观。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创作的《弘历洗象图》

皇上为了大象的驯养与管理,还专门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驯象所,并从缅甸招来象奴和驯象师。平时由象奴饲养并由驯象师指导训练。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象奴驯象师多达百人。象房当时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据说旧址就是现在的宣武门新华社大院处,至今留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的地名。

明清时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时,都要举行洗象仪式。明代诗画名家徐渭有观看洗象的诗篇:“帝京初伏候,出象浴城湍。决荡粗泥落,吹喷细雪残。鼻卷荷曲水,牙划藕穿澜。”徐渭形容大象的耳朵似荷叶,长牙似白藕。描述洗象场景最为生动的,是《顺天府志·风俗篇》记载的清代大学士彭蕴章所作《看洗象诗》:“宣武城南尘十丈,挥汗骈肩看洗象。象奴骑象游玉河,长鼻卷起千层波。昂头一喷一天雨,儿童拍手笑且舞。笑且舞,行蹇蹇,日暮归来洗猫犬。”而清代文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记载:“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在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驯象师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护城河中让象洗澡。这天在洗象处附近还要搭棚张彩,有监官负责监洗。当天也会临时设有很多茶棚、小吃摊,如同赶庙会一般,车轿人马如潮,观者如蚁。为了观看洗象活动,有钱的人家会提早占据附近酒肆茶楼的好位置,以一饱眼福。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大象对那时的百姓来讲,终究是稀罕之物。观象时,大象戏水之声,观者的惊讶赞叹之声以及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同过节。

今天是个大日子!天贶节洗象

参考书目:
《北京风俗史》 李宝臣著
《北京民俗大全》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张卉妍编著
《老北京岁时风物》 张次溪纂
《老北京的风俗》 常人春著
《老北京的生活》 金受申著
《二十四节气知识》许彦来编著
《寒来暑往》 任彤撰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丁鹏勃任彤撰
《崇文习俗》崔普权 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