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凤岗:雄关漫道话罗老

(2022-05-13 17:06:06)
标签:

罗哲文

王凤岗

雁门关

长城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雄关漫道话罗老
原创:王凤岗     转自:忻州市长城学会     2022-05-12 

编者按:
    罗哲文,生于1924年,卒于2012年5月14日。 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还曾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名誉会长。
    罗哲文先生以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的身份多次来到忻州,对忻州的长城事业给予了很大支持,对忻州市长城学会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忻州长城人也多次赴京拜访罗老,受到罗老的亲切教诲,助推了忻州的长城大业。忻州长城人永远不会忘记罗老与忻州人的深厚情缘。罗老逝世之后,忻州长城人参加罗老追悼会引起社会关注,撰写悼念文章引发社会共鸣。今年5月14日是罗老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忻州市长城学会用公众号的形式,连载几篇本学会人士撰写的纪念文章,深切缅怀罗老,虚心向罗老学习,继承罗老遗志,把忻州的长城事情办好!

——————————————

雄关漫道话罗老
—— 沉痛悼念罗哲文老先生

王凤岗

王凤岗:雄关漫道话罗老
长城专家罗哲文郑孝燮考察雁门关

2012年5月14日,一代“大家”罗哲文与世长辞。罗老的辞世不仅是中国古建筑研究、文物研究、长城研究等领域的重大损失,更是雁门关的重大损失。

罗老是雁门关保护和开发的功臣。雁门关从文物保护到旅游开发的全过程,罗老都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和支持,并倾注了热忱和心血。

回想罗老第一次到雁门关是在2001年9月11日。精神矍铄的他和郑孝夑老先生一同对这座响彻中华大地三千年的历史名关进行了一上午的细致考察。那时的雁门关尚处于文物遗址的保护阶段,仅剩三座残缺的城门洞和残碑断碣。面对雁门关的沧桑遗址,罗老一边赞叹雁门关的文物价值之高,文化内涵之丰富;一边为雁门关的保护、开发不到位而痛心疾首。他不时地叮嘱陪同的县领导,一定要将雁门关保护好、开发好,让雄关重振雄风。

当了解到雁门关瓮城门上原有一副刻着“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时,罗老饶有兴致地说道:人们都说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是因为它是长城东起的第一道关口。可山海关是平地建关,而雁门关是在素有“九塞之首”的隘口设关,地理位置更加险要,最能体现“因山设险”,不愧为中国北方最险要的长城雄关。罗老还即兴口占了一首五言诗:巍巍句注塞,屹立两千年。雄险难描绘,飞雁入云天。

王凤岗:雄关漫道话罗老
王凤岗与罗哲文在八达岭

整整一个上午,罗老和郑老一边考察,一边对雁门关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提着宝贵建议。罗老认为“雁门关不是孤立的文物,要与险要的山势,雄伟的长城连起来。代县是长城重镇,雁门文化是以雁门关为核心的长城军事文化,而雁门关的整体防御体系很庞大,很值得研究,但遗迹不多,一般的游客看不到。要搞一套模型,办一个展厅,将雁门关的昔日雄姿展示给游客。”谈到主要文物景观的恢复时,罗老提出“要先恢复三道城门和镇边祠原貌;要在关楼两边的长城遗址上修复一段长城,500米、1000米都行,使关楼和长城连为一体;雁门关的道路要搞成石板路,恢复雁门关古道原貌。让游客走古道,登古关,游长城,领略昔日雄关的风采,在维修时还要保留一段残破的遗址,给人们留下原汁原味的东西”等等。罗老的这些建议为雁门关的保护和开发,指明了方向,找准了步骤,成为我们保护修复雁门关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性建议。

临别雁门关之际,罗老和郑老在雁门关合影留念。现在这张珍贵的照片已经被我们收入《雁门关志》,这本130万字,历时三年编撰而成的长城各关隘最大规模的专志的书名是由罗老在2010年末题写的。2011年6月1日,在八达岭国际龙文化节上,我有幸见到了罗老,我把由罗老亲笔题写书名的《雁门关志》赠送给他老人家,也算了却了我的一份心愿!

离开雁门关,罗老还对代县的边靖楼、文庙、阿育王塔、钟楼、西城门、弥陀塔、浮屠塔等文物古迹进行了考察,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的同时也为许多文物的年龄和价值给予了论证和确认。整整两天的考察后,罗老发出了“欣赏代县的文物名胜,犹如翻阅一本厚重的史籍,余味无穷”的由衷赞叹。

王凤岗:雄关漫道话罗老
王凤岗向罗哲文先生赠送《雁门关志》

其实,罗老的这次代县之行,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他的恩师梁思成当年的遗憾。

1937年7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在收获了五台山佛光寺的巨大喜悦之后来到了代县。梁林夫妇在代县城的旅店内初步整理完成了佛光寺的考察资料,还给女儿梁再冰用电报发了家信。当时的代县保留了完好的代州古城城墙和天宁寺、圆果寺等大规模唐宋古建筑群,古城的历史精髓和魂魄还俱在。如果梁林夫妇能在代县多停留一些时日,代州定会让他们收获更多的惊艳和喜悦,而梁林也会为今天的代县留下更多的希望和财富。无奈天不遂人愿,侵华日军的野蛮入侵打乱了梁思成的考察行程。当他们从报纸上获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立刻中止了在代县的考察,匆匆赶回了北平。代州古城这座著名的晋北边塞古城就这样与梁思成夫妇擦肩而过,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遗憾。即便如此,梁思成在7年后,仍然以“一座计划得极好的城市”的名义将古城写入了他的呕心之作——《中国建筑史》。可见代县留给大师的记忆是铭心的。

2003年7月,我们专程赴京请罗老为雁门关题字,罗老欣然写下了“中华第一关”;后来又为代县城内的边靖楼题写了“万里长城第一楼”。两幅题字的匾额至今仍悬挂在雁门关楼和边靖楼上。

2005年,当我们完成《雁门关旅游区总体开发规划》后,专门呈送罗老审阅,并征求意见。罗老非常认真地给予了把关,在回复信中高度评价了规划的同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雁门关应在文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二是文物点的复建和维修,须按文物法的规定,按程序报批;三是新建项目的设计要力求与环境相协调。

2009年,我县县委、县政府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转变代县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出发,全面上马了雁门关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从2009年5月正式拉开开发大幕,至2011年8月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完成工程量3亿多元,完成景点复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态治理、软件配套、市场开发等6大类68项工程。可以说,不仅最大限度地恢复了雁门关明代全盛时期的历史风貌,而且使雁门关成为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整个开发过程中所有的工程项目,我们都严格遵循《雁门关文物保护规划》;文物本体的复建,均由省文物局在现场勘测的基础上设计,并报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整个开发过程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完美统一和“双赢”。

王凤岗:雄关漫道话罗老
罗哲文先生题写的“雁门关志”

现在雁门关的开发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功,实现了代县20万人的夙愿,也实现了罗老的心愿,而罗老却突然离我们而去。罗老虽然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定格在了雁门关。我们将秉承“保护为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将雁门关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朝着国家5A旅游景区和中国关隘文化旅游第一品牌的目标迈进,以告慰罗老的在天之灵!

(作者简介:王凤岗,原代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雁门关风景区管理局局长,忻州市长城学会副会长。)

王凤岗:雄关漫道话罗老
罗哲文先生给雁门关的题词

————————
平台主编:杨峻峰
本期编辑:杜 鹃

王凤岗:雄关漫道话罗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