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2021-11-24 07:34:24)
标签:

野生动物

邮票

文化

收藏

分类: 集邮、收藏、文玩
野生动物3邮票亮相,该套邮票由曾孝濂设计
转自:邮票暗记        2021.11.23

      中国地处于北温带,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加强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于1989年1月首次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且在2000年和2001年先后发行过两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邮票,用以宣传。
      在2021年12月2日,中国邮政将发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三)邮票一套八枚。

发行公告

      中国邮政定于2021年12月3日发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三)》特种邮票1套8枚。详情如下:

  志号:2021-28

    图序    图名    面值
  (8-1)T  斑尾榛鸡  80分
  (8-2)T  黄胸鹀   80分
  (8-3)T  绿孔雀   1.20元
  (8-4)T  中华穿山甲 1.20元
  (8-5)T  海南长臂猿 1.20元
  (8-6)T  鳄蜥    1.20 元
  (8-7)T  中华白海豚 1.20元
  (8-8)T  绿海龟   1.50元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枚数:8枚(1套)
  整张规格:150×190毫米
  版       别:胶雕套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曾孝濂
  雕 刻 者:刘明慧、于雪、董琪、刘博、杨志英、李昊、原艺珊、郝欧
  责任编辑:王僡蘐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
  计划发行数量:620 万套

邮票图稿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斑尾榛鸡(学名:Tetrastes sewerzowi)为中国特有松鸡科鸟类品种,只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鳞芽、叶和云杉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叶、嫩枝梢为食。亦捕食小毛虫、伪步行虫、金花虫等。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又名禾花雀,属小型鸣禽,体长14-15cm,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3500只-7000只。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分布于芬兰、俄罗斯、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越冬于欧洲中部、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地。
      由于大规模猎捕数量急剧减少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为新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宣布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绿孔雀(学名:Pavo muticus)大型鸡类,体长180~230厘米。雄鸟体羽为翠蓝绿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冠羽,下背翠绿色而具紫铜色光泽。体后拖着长达1米以上的尾上覆羽,羽端具光泽绚丽的眼状斑,形成华丽的尾屏,极为醒目。雌鸟不及雄鸟艳丽,亦无尾屏,体羽主要为翠金属绿色,背浓褐色,头顶亦具一簇直立羽冠。外形和雄鸟相似,亦甚醒目,中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种类,野外容易识别。
      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我国境内仅分布于云南省,数量仅有几百只。雄鸟有精彩表演,向雌鸟炫耀开启的尾屏。晨昏时立于栖木发出洪亮如长号般的kay~yaw,kay~yaw的叫声。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中华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具有一双小眼睛,形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直径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径约2米。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数量大幅下降变为极度濒危物种,2020年6月5日,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中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海南长臂猿(学名:Nomascus hainanus)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属,其两性之间的毛色相差很大。雄性完全是黑色的,顶多在嘴角边有几根白毛。头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从黄灰色到淡棕色,在头的顶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两性之间的大小没有区别,体重可以达到八千克。
      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群中,由一头雄兽、一头雌兽和一至三头幼兽组成。领地由它们的叫声来标志。可以在树上使用灵活的长臂跳跃攀爬。主要吃果子,偶尔也吃一些树叶和小动物。海南长臂猿为我国的特有种,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旗舰物种,目前全世界仅有5群35只。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鳄蜥(学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主要分布于广西东部和广东北部。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则又很像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每年6-8月份繁殖,卵胎生,11月至次年3月冬眠。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蝌蚪、蛙、小鱼、蠕虫。鳄蜥,全世界种群数量约1200只。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
      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绿海龟(学名:Chelonia mydas)是各种海龟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其成龟背甲直线长度可达90到120厘米,体重可达100千克以上。因其体内脂富含主要食物,即海草之叶绿素而得名。然而,它的腹甲为白色或黄白色,背甲则从赤棕含有亮丽的大花斑到墨色不等。
      绿海龟和其他海龟一样,除了上岸产卵外,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渡过。它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之海域,并产卵於温度达25C以上的沙滩。为草食性动物,是海龟里唯一摄食较多海藻的种类。觅食区多为海草丰富的浅水区。幼龟偏肉食性,长大后变为杂食。一生中大多的时间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过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须回到陆地上产卵,繁育后代,形成了一种较独特的生活习性。它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濒危物种。


版票图稿

      该套邮票由曾孝濂设计,画面采用科学插画方式表现,动物体态结构严谨,笔法运用精微细腻,色彩画面清澈亮丽。除了邮票描绘了八种生灵之外,在邮票边饰描绘了普氏野马、中华秋沙鸭、大砗磲三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形象,并以中国画的手法表现和衬托,为画面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该套邮票由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印制,采用胶印、柔印、雕刻联合印刷。邮票雕刻布线细腻生动,单枚精雕细刻、整版和谐共融,充分还原野生动物神态细节。“绿孔雀”和“绿海龟”两枚邮票使用特种绿色光变柔印工艺,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绿孔雀华美的毛色质感变化和绿海龟生活的海底世界多彩光变效果。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这套邮票首次采用“山”与“水”图形的双异形齿孔,寓意“山水相连”,人与这些大自然的生灵共享华夏大地这片“青山绿水”。
      并且这套邮票在印制中,还使用了八种“动物形”喷码图案,对应邮票上的八种动物相对应。

曾孝濂设计的野生动物(第三组)邮票亮相

      此外,邮票边饰使用无色红荧光油墨,在紫光灯下呈现另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以下为个人“强行解读”:其中“海南长臂猿”的荧光图案,印刷在普式野马之上,既有“马上封侯”之意,又因为古人认为在马厩中饲养猴子,可以让马匹躲避马瘟,可以实现“避马瘟”,因此在《西游记》中才会让孙悟空担任“弼马温”这个官职(这属于谐音梗),所以可以理解为让这些生灵,能够健康的生存在这个蓝色星球之上。

来源:中国邮政       
排版:8090集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