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2021-09-21 21:37:21)
标签:

中秋节

兔文化

民俗

分类: 旅游、风光、民俗、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中秋节与兔文化
原创:茅子芳     转自:工美老工匠      2021.9.21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老工匠在这里祝各位朋友阖家团圆,健康幸福。

小时候过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之外还要玩儿兔儿爷。一只兔子,怎么就会成了“爷”了呢?

兔子,包括家兔和野兔,家兔是由野兔驯化而来的,它们生性胆小温和,遇到危险,除了逃跑之外,没有任何抵抗天敌的能力。家兔能与人相处,不怕人,非常温顺,形象可爱,因此连小孩子都把兔子当成玩物,同时它们的形象也出现在很多艺术品之中。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兔子不但与人的生活有关,它也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中,传说它来自“西王母”的身边,它的工作是为西王母捣制长生不死之药。

西王母又是何人呢?根据古书《山海经》中的记载和描写,“西王母”是个蓬头散发,戴着首饰,长着虎牙和豹子的尾巴,善于啸叫的怪物或神仙,住在昆仑山的洞穴之中。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从现代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的角度上分析,西王母并不是甚么神仙怪物,她有可能是远古时代,生活在西部昆仑山一带的母系社会部落的女首领。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关于兔子在西王母身边捣药的故事,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都有这样的描绘。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兔子和月亮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传说月宫中也有一只捣药的玉兔,关于这只兔子的来历也和西王母有关。西王母的故事到了战国时代,又和嫦娥奔月故事结合在一起。《文选.祭颜光禄文》引入战国初年佚书《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而为月精。”古人称“兔者,明月之精。”因此,月中有兔子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就流传开来了。西晋傅咸的《逆天问》中明确的说“月中何有?玉兔捣药。”后来玉兔变成了月亮的代词。唐代诗人贾岛《赠智朗禅师》诗中写“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古代小说中,把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描写成“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见《说岳全传》]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京剧《贵妃醉酒》开场的四平调中就有“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的唱词。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如今一些画“嫦娥奔月”的国画中,嫦娥都是抱着一只白兔飞向月宫去,小说《西游记》里也有嫦娥的玉兔偷偷下凡到人间要与唐僧成亲的故事。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封神演义》兔子被姜子牙封为“长耳定光仙”,一只小小的兔子竟然成了神仙了。

人们认为兔子和妇女的生育有关。《尔雅.释兽》解释“娩”字为“兔子曰娩”。人们以兔子生育能力强,喻人多生育子女。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兔子在月宫中陪伴着嫦娥,嫦娥既然是神仙,那么她养的这只宠物也就顺理成章的和主人一样接受人间的供奉了,但是拜月只是女人的事儿,“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成了中国的民俗,但小孩子除外,因为供桌上有 “兔儿爷”。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八月十五还要祭“月光马儿”,即月神像。月光马儿中也有玉兔捣药。《帝京景物略》《燕京岁时记》中都有对月光马儿的描述,就是在纸上画的太阴星君像,下边画了月宫及捣药的玉兔。月光马儿的尺寸大小不一样,最大的有一丈。看来兔子和月亮是分不开的。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兔子由人间升到神仙身边,又升到天上,但兔子毕竟还是兔子,它最后还是又回到了人间。不同的是,经过这一圈“镀金”后再回到人间,它就成了非神非兔又非人的“兔儿爷”了。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兔儿爷”的形成大约是在明代,是从月光马儿走出来,另立门户的。到了清代最为盛行,它成了人们过中秋节必备之物,因此每年临近中秋,集市庙会上的“兔儿爷摊子”就火了起来,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兔儿爷都摆满了。

兔爷是用黄泥在模子中翻制而成的,干了以后再彩绘。它人形兔脸,头上有两个犄角[耳朵],它的造型有顶盔冠甲,骑在猛虎上,如同大将军一样,背后有伞盖。有插旗的,有的如文官端坐的,还有做成市井中五行八作的工匠艺人,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中秋节,我和大人泡着要买兔儿爷,由于家穷,大人给我买了一个最小的,我便十分高兴,非常爱惜,晚上睡觉都不知道放哪里好,但总归它是泥做的,有时碰坏了点儿,我就拿糨子把它粘好,时间长了,兔爷的白净的脸被我弄脏了,我就用布蘸了点儿水给它擦脸,这一擦不要紧,不但没擦干净,兔儿爷反成了大花脸,我拿着花脸的兔儿爷心疼的哭了......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兔儿爷即是受人供奉的神,又是孩子手中的玩意儿,介乎于神和玩具之间,因此供兔儿爷比供其他的神仙省事儿省钱。供它只需要一把带秧子的毛豆,一把鸡冠花,这两样农历八月里有的是,另外再摆几块月饼和一碗凉水就行了,这几样供品中带秧子的毛豆是兔子最爱吃的,鸡冠花长得像灵芝,如意,象征着长寿吉祥。月饼象征着团圆。再有过中秋节谁家都买月饼,也不是专为供兔爷买的,因为兔子和太阴星君都无不良嗜好,不喝酒,所以供碗凉水就行了。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尽管怎么样称它是“爷”,也不像其他神仙那样受人尊敬,不但是孩子的玩具,而且还拿兔儿爷编俏皮话儿[歇后语]开涮,比如:“兔儿爷打架-----散摊子”,“兔儿爷掏耳朵----崴泥”,兔儿爷过河-------一滩泥“,”兔儿爷洗澡-----瘫了”“兔儿爷拿大顶----窝了犄角”,“兔儿爷拍胸脯----没心没肺”,“兔儿爷请扳不倒儿[不倒翁]吃烧小猪-----全都没心”“兔爷贴金-----绷脸儿了”,“兔儿爷上摊儿-----卖了”......您听听,要是对别的神仙,谁敢编这些呀。

工美老工匠谈“中秋节与兔文化”

兔子在中国人心中早已不是动物学中哺乳纲兔科的动物了,人们已经把它神化,拟人化,民俗化,艺术化。它早已超出它生命实体的范畴,而上升到一种传统精神文化。

老工匠再次祝各位中秋佳节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