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长城上的大境门

标签:
长城大境门 |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
长城上的大境门
作者:何来
转自:张垣文化
2021.8
聊到大境门, 就会说到高维岳。
原因就在于高维岳给张家口人留下了一幅可以传世的墨宝。这墨宝,就是大境门城楼上,
从右往左念是“大好河山”,从左往右念是“山河好大”的四个大字。
高维岳早年在东北军中做过教育长,
做教育长肯定是有文化的人, 所以被尊为“儒将”。
历史上如走马灯般的察哈尔都统任上的都统们,大清朝有点远,就不提了,近的,能说出名儿的,应首提高维岳,
也只有高维岳挥了一回毫, 泼了一回墨!原来“翰墨春秋”不是说着玩的, 真能留芳后世啊!都统高维岳在任两年,
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奉命回到东北军中,受到褒奖。七七事变后的1938年病逝于北平,年63岁。高在都统任上是人生的辉煌期, 书出
“大好河山”,表现了一个儒将澎湃的豪情, 同时也是他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长城上的大境门,从险要的地势上看, 此门天成地造,
东西太平山如双龙拱日,日落为门,门驻呈口。门前宽阔的护城河更是大自然的造物, 鬼斧神工并与“门”相得益彰。
事实上,
在长城上称其为“门”,大境门是绝无仅有的。
话说清初, 自大境门落成以来,
当初用于雄关盘踞、抵御战乱的“门”便再无大的战事, 倒是通过这门的进进出出却渐渐形成了一条商道, 用时下时髦的话讲就是更突出了“门”
的特性———“开门迎客”、“开门做生意”。本地的毛皮、口蘑、五金产品,外埠的丝绸、陶瓷、茶叶源源不断经此门运往库伦乃至欧洲,以此慢慢“热”了的张库大道上的商贾云集,
带动了本地产业链条的快速运转, 沿街店铺林立了, 各种门类的行业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应运而生, 商品的输出换来了丰厚的利润,
不多的几年本地就涌现出了一些著名的实业家和富甲一方的商人。在明末李自成带领着流民路过时还未能显山露水,
现在竟成为长城内外有识之士赶来兴办实业、投资贸易的陆路码头,昔日的荒蛮之地上, 眼下竟也歌舞升平了。
到了上个世纪的20年代,
这里早已成为一座塞外名城了。那时正是“乱世英雄起四方”的年代,也正是那时某天,
高维岳这位都统志得意满地走上城楼,此刻恰好暮春夏初,莺飞草长,鹅黄舞绿,大清河水奔流南去, 望着城下一片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的景象,
这位文武全才的都统不禁脱口而出“真乃大好河山也!”身边侍卫听后顺势道:“将军何不把此句题下!”未罢,早有人捧来文房四宝。从此,“大好河山”,一道飞匾,
苍劲如奔马,成就在面北的城楼上……
后一篇:《长城掠影》——韩钧海摄影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