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户外,请不要让长城哭泣
【阅读提要】
又到北方春暖花开季,各路户外大军开始向长城涌动,然不和谐音再次传来。眼看清明、五一假期临近,长城又将遭遇巨大考验。该如何移动我们的脚步让长城减少伤害,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仍是对长城户外最大拷问。
如此户外,长城在哭泣

上为该视频截图
前几天城友居士在长城圈贴出河北某长城户外组织徒步长城的小视频,标题是徒步唐山长城圆满结束,片首为一勇士执旗站在一濒临倒塌的长城楼撸顶端的亮相照,超级雷人,次图为更多“勇士”在同一位置的大照,真是威风八面。后图为无数红旗漫卷长城下的大合影,看来参与此次活动的人数不少,团队也不止一个(如图)。
上为该视频截图
由于画面过于刺眼,此视频在多个长城爱好者朋友圈贴出后,立刻遭众城友们愤怒声讨:“如此户外,长城在哭泣”,大家纷纷发出“
我们走读长城的同时一定要爱惜长城”的呐喊。当下,长城保护的呼声日高,很多人为长城保护殚精竭虑,这些勇士的行为无疑在大家的伤口上撒盐。且此行为恰发生在“热爱长城”的户外人中,让人无法理解和不安。
笔者观图中长城有些面熟,貌似河北省秦皇岛地区卢龙县刘家口长城的水关楼,经查果然如此,2014年5月我曾与城友荒原、零度参访过这里,印象深刻。这是长城沿线上一座很有特色的巨型水关建筑,刘家口关城5号敌台。明万历六年(1578)重建,砖砌,距今已经四百多年。楼两侧城墙已毁,台体孤立于沟涧正中,体量异常高大,非常有名。楼为三层,底层为水关门,上置“刘家口关”石额,中为南北六箭窗(比较罕见)的空心大楼,东西两侧各一窗一门,楼顶置宽大铺房,南北墙体门窗已毁或半残,仅剩两侧的山墙孤立,危在旦夕。楼台整体虽有损毁,但保存相对完整,是一处重要的长城水关建筑遗存,历史价值非常珍贵。
著名长城专家、秦皇岛市长城学会会长郝三进先生曾以刘家口关的忧伤为题,专门撰文介绍该长城遗址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学习一下。链接:新浪博客 刘家口关的忧伤
刘家口关城5号敌台
该城楼目前仍处于原始状态,越往上损毁越重,台顶面已部分坍塌,四周垛口基本无存,台身两侧已出现巨大裂痕,状况濒危,亟需抢修加固,任何人为扰动只会加剧加速其损毁。笔者造访时也很想到楼内看看,但由于窗口距地面太高(约6-7米),攀爬异常危险,并会对长城造成严重侵害,故只在台下仰观。而该视频所见之勇士身手不凡,不但冒险攀登上去,还斗胆走上了仅存的楼撸危墙顶部,且不止一人。可以想象,那原本脆弱的珍贵建筑是否能禁得起这样糟蹋。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这不仅是对长城的不敬,更是对自身安全的漠视。
上图为笔者根据勇士位置制作的合成照片,看看多悬。
楼橹(铺房)两侧山墙近照,基础随时坍塌(老陪摄)
现在山花烂漫,又到了户外踏青黄金季。各路长城户外大神早已蠢蠢欲动,向长城蜂拥而去。特别经过这一年多疫情的“煎熬”,大家都憋得够呛,压抑一旦释放,很容易踩过线。所以,今年对长城的考验会特别严峻。下图为城友发出的图片。
经修缮的箭扣长城又迎来大规模无序攀爬(图源网络)
长城作为大家喜爱的户外主题,本非坏事。但有人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长城户外非同于一般的野外徒步,这是在文物上进行的活动。这些年长城粉丝日见增长,以长城徒步为主题的户外团队如雨后泉涌。我相信大家都因为钟其所爱才走上长城的,但由于关注点的差异,挑战、征服长城者大有人在。他们更关注长城历险所带来的惊险刺激,忽视了对长城本体的保护,对长城造成伤害。结果自己痛快了,长城可遭了大殃,造成爱之初衷与结果严重背驰。
修得再坚固,也禁不住这样折腾。(图源网络)
诟病户外长城徒步对长城造成的伤害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近年来围绕箭扣“长城松”之殇所引发的保护长城话题,相信很多户外人仍记忆忧新。如今,经巨资修缮的箭扣长城将再次迎来挑战(如图)。如此下去,再修个十次八次,工程质量再好,也禁不住这样折腾和践踏。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满目疮痍的长城应得到妥善的对待和呵护,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图源网络)
去年五月,笔者曾写过一篇:长城美女,这姿势拿得有点大的文章。图中美女的位置很类似下面这位勇士。而这样的场景仍一再出现。
这些站姿并非很美(图源网络)
请注意爬长城的姿势
笔者不想站在所谓长城卫道士的至高点审视长城户外活动,我能爬,你不能爬?经过几百年风雨沧桑的长城已禁不起任何摧残,稍有不慎就对其构成伤害。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去扰动它们,更不能往命门上踩,类似刘家口关楼的这个建筑,就是珍贵的历史标本,塌了也就没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爬长城的姿势,心留情,脚放轻。如果想多走一些长城,就多爱一些长城,长城的生命也会多延续些,我们就可以走得更久一点。
长城虽然遍体鳞伤,但依然给予我们力量和营养。依笔者感悟,被征服的只有我们自己。你对长城了解越多,情感也越深厚,并心怀敬畏和怜爱,更不忍施加伤害。自然也不会出现前述长城户外中那样不和谐的场面。笔者身边有众多从长城户外爱好者成长起来的长城保护志愿者。他们以身律己,为探寻长城文化奥秘孜孜以求,默默奉献,已成长为忠诚的长城卫士和文化传播者,享受着由长城带来快乐而乐此不疲。
下图为2016年长城文化公社组织志愿者在箭扣长城进行保护志愿活动(郑严摄):
就在笔者写此文的时候,山西省大同市长城保护公益组织长城文化旅游协会以保护古长城,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发布了《保护长城倡议书》。@所有人关注长城保护和文化传承。呼吁大家作保护长城的模范,不在长城上胡写乱画,不损毁长城上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不随意踩踏长城,不在长城沿线乱丢垃圾。人人都来做长城的宣传者、保护者和传承者。
链接如下:
这个倡议书写得好,很及时。笔者作为长城保护志愿者,完全支持这样的倡议。作为华夏子孙,保护长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容不得半点犹豫!长城户外首要从保护文物的前提出发,特别是团队负责人和组织者,应学习和具备一定的长城保护法规常识和意识,规范团队行动,对团员给予必要约束,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身子向这边偏一偏,就是长城保护者,向那边偏一偏,就成了长城破坏者,就是违法,并可能受到法律的惩处。大家一定要在文物和长城保护法规的框架内掌握好爬长城的姿势和脚步,作长城保护的捍卫和文化传播者,否则,我们将愧对长城所爱。
这些年国家对长城遗产的保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长城保护的局面已大为改观。除了《文物保护法》和《长城保护条例》,各地也出台了不少长城保护法规。对长城日常保护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长城保护队伍也日臻完备。但仍不时传出与长城保护背道而驰的不和谐音,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同时反映出长城普法宣教做得还很不够,工作还有不少疏漏。特别对极少数无视法规的害群之马惩诫不力。所谓犯长城者、虽远比诛还多停留在纸面上。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从不同的视角认识长城,走长城,结果肯定不同。如果大家都能从保护关爱长城的角度出发,终会殊途同归!这是笔者最大的期望。
长城户外,不要让长城哭泣!
笔者这些年写过很多呼吁关注长城保护的文章,话说得再明白不过,请君自重!
参考阅读:
感谢阅读,转发请注出处!
感谢长城保护志愿者易水寒、箭扣居士、郑严、丁卫华、大同文旅协会袁建琴会长对本文的支持,并提供网络图片。
文字:老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