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雄伟壮美,长城九眼楼两大险点完成抢险加固
作为延庆地区保存现状最好的石长城,九眼楼曾在两年前受汛期降雨影响发生局部坍塌。经过两年来的清理坍塌墙体、拿出方案、反复论证、塌方修缮等,眼下,九眼楼北平台和营城西城墙两大险点的抢险加固工程正式完工,恢复如初,重归雄伟壮美。
营盘遗址西城墙塌方段修缮前后
九眼楼是延庆区乃至北京市迄今为止发现的券窗最多的敌楼,加之其所处位置是明代宣镇、蓟镇、昌镇三个军事重镇的交汇处,因此不仅在当时的军事防御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还是明代戍边将领们特别钟情的对象。在九眼楼周围留下的碑刻有10余通,大多是赞美其雄姿、抒发作者壮烈胸怀的诗作,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九眼楼的地位之与众不同。
本次抢险工程中的九眼楼北平台就是这些碑刻的集中展示之所,而距此往西南方向约300米处便是当时用于军士驻扎的火焰山营盘遗址,该遗址的西城墙也是本次抢险工程重点解决的一大险情墙体。

北平台塌陷处修缮前
2018年8月受降雨影响,九眼楼北侧平台和营盘遗址西城墙内侧墙体局部发生坍塌后,文物管理部门第一时间在周边树立警示牌、并对危险墙体进行围挡和苫盖,同时启动现状勘察和抢险工作。由于险情处位于高山上,林木茂盛,路远难行,而坍塌墙体又是碎石材质,给抢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工人们仅清理坍塌墙体就耗时1个月之久。
抢险工作针对勘察发现导致险情的诱因进行了重点治理,对新修缮部位墙体和地面的顶部重新做了封固处理,达到防水效果,为保证结构安全,对坍塌部位以外3至5米范围内地面重新接墁,墙体按原始做法归砌,并设置丁条石增加新旧墙体拉结强度,同时考虑到游人参观游览安全,在北平台上增砌约60公分高、30米延长米的毛石宇墙,起到防护作用。

北平台塌陷处修缮后,并砌筑了一圈防护宇墙,防止游人坠落。
对于营城遗址西南内侧城墙,同样按原始干茬工艺进行恢复,对坍塌处墙体东侧3米范围内,西侧5米范围内的开裂墙体原拆原砌,做好新老墙体连接,对城墙根部5米宽的范围内,整体夯实,用三七灰土做地面硬化,并依据山势做好排水,防止水流淤积对城墙基础造成损坏。修缮工程历时3个多月,共完成20米长、5米宽、5米高墙体和32平方米平台区的塌方修缮工作。经过抢险施工后,这两段坍塌处已恢复如初,为后续的景区管理和对外开放做好了准备。
延庆长城主要分为八达岭段、大庄科段、东路边垣段、南山路边垣及支线长城,其中东路边垣长城长59公里,墙体以毛石堆砌为主,而九眼楼就是东路边垣和南山路边垣的起点,是延庆地区保存现状最好的石长城,属延庆长城中的精华点段,城墙整体内为碎石素土墙芯,外为毛石干茬砌筑。这种工艺做法很难抵抗雪水冻融、雨水淤积对基础造成的伤害,也是导致石长城很难较好留存的原因之一。
目前,除了九眼楼,延庆区东红山敌台、东白庙城堡、岔道城以及长城67-69号敌台的抢险加固工作正在实施当中,此外今年年底前还将完成长城2号、66号、90号敌台的抢险加固工程,使关系民生的长城险情得到及时、合理解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李瑶
通讯员:时丽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