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连玉明冬奥会长城文化 |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
连玉明: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
加快规划建设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
转自:中国企业报
2020-05-25
2020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带来一份《关于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加快规划建设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的提案》。
当《中国企业报》记者问起这项提案的缘起,连玉明说,从2015年起,他就参与开启了北京长城文化带的专题研究。这项研究由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亲自谋划、亲自调研、亲自推动,由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和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专家团队,历时两年六个月,调研并撰写形成一套七卷本的《长城踞北》。这套专著一经出版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所以会引如此大反响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本书提出的: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这是我撰写这个提案的重要基础。”连玉明说。
2019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冬奥文化前沿论坛高端对话会上,连玉明以题为《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做了主题演讲,提出通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从三亿中国人上冰雪,到三亿外国人登长城的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当年11月13日,连玉明参加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率队的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走访文化和旅游部活动,座谈会上,向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提出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重大契机,“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的建议,也得到雒树刚部长的高度肯定并当场回应。
“方案的提出,既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得到相关领导和专家的确定性回应”,连玉明说:“我觉得,应该抓紧为‘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做一些实质性的推进工作。”
如何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更高层次京津冀协同发展,连玉明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重新审视北京长城文化的冬奥遗产价值,让长城文化带把“京张协同办冬奥”这一重大标志性活动的整个过程“串起来”。
北京2020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最大作用,就是激活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而最具中华优秀文化特质的就是长城文化。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举办及后冬奥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交融、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深度挖掘北京长城文化内涵,强化对北京长城内外遗存、遗址、遗迹的普查、研究、修复、保护和利用。把长城文化与冬奥文化串起来,把京张两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城际协同与冬奥举办串起来,把冬奥场馆、冬奥赛事、冬奥活动与长城文化、长城景点、长城旅游串起来。只有“串起来”,才能把散落在京张两地、长城内外的一颗颗珍珠、把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珍宝和文化遗产,串成一条条价值连城的项链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串起来”战略从一定意义上就是冬奥遗产战略。
第二,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为抓手,让长城文化这张中华民族的“金名片”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这个世界舞台上“亮起来”。
长城是世界认识中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金名片”。以北京八达岭长城、河北金山岭长城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文旅融合标志性工程,开发新的长城旅游景点,优化长城文化旅游环境,依托长城沿线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建设国家北方步道,在长城周边以塞外风光为特色发展生态文化游。开展以冬奥为纽带的长城文化活动,推动从三亿中国人上冰雪,到三亿外国人登长城。让长城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旅游价值充分释放,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文化影响世界。
第三,加快规划建设“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让“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伴随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火起来”。
充分利用京张两地不可多得的长城文化资源和冬奥文化资源,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100个“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要借助于冬奥会、冬残奥会,把长城内外、长城脚下的传统村落找出来、保下来、串起来,修复好、利用好、宣传好。对传统村落植入冬奥文化元素,谋划和打造一批冬奥特色小镇、冬奥特色民宿,推动京张两地古老长城传统村落变成一座座美丽的永不落幕的冬奥文化博物馆,让冬奥友人、世界游客在长城文化旅游的融合中讲中国故事、讲北京故事、讲长城故事、讲冬奥故事。以长城文化为着力点,打开世界认识中国的新窗口。以冬奥会、冬残奥会为重要契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连玉明说,“冬奥会是国家大事,长城是国家品牌,把办好冬奥会和讲好长城故事、建好长城脚下的乡村结合起来,既打响了中国品牌,又增强了冬奥会的产业价值,还能拉动周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举多得。”
(本报记者 梁隽妤)
前一篇:八达岭长城景区里的“绿色长城”
后一篇:箭扣长城挖出的石碑证实了一个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