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全力推进长城板块旅游开发项目
(2020-04-22 20:31:39)
标签:
大同长城板块旅游开发 |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
大同 全力推进长城板块旅游开发项目
转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4.16
力争年底初步形成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精品景区景点初具雏形的发展新格局
摸底:厚重如我者,不多
500年前的大同,常见狼烟四起、杀声震天,蒙古游牧势力的侵扰经常发生,也先部、小王子部、俺答部轮番登场,让明王朝统治者头疼不已,筑边墙、立烽燧、配军堡,成为每朝必做的功课。施建飞介绍,大同有六代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明长城。作为“边隅之要害,京师之藩屏”,大同的明长城共筑内外两道,外长城从天镇县平远头起,过阳高、新荣、左云到右玉,内长城在灵丘入境,西去接雁门关、宁武、偏关,拱卫三晋腹地及华北平原西缘。“这样的规模布局,全国不多。”
统计数字显示,大同市境内共有长城493公里,其中明代长城共计343公里,分为内外长城,内长城85公里,经灵丘、浑源两县;外长城258公里,经天镇、阳高、新荣、左云四县(区)。其余150公里为汉代、北魏和北齐长城,主要集中在天镇、左云、浑源、广灵四县。
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资源、年代、文化、遗存等指标考量,大同长城在全省11个市中位居前列,为高质量打造山西省长城旅游窗口样板提供先决条件。
定调:护“软”强优势,扬长
2016年末,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参加“大同长城论坛”时直言:“大同长城多黄土夯成,有着先天的脆弱性,若一味比照蓟镇长城的开发模式,势必对文物本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一定要围绕长城文化做文章,护好‘软肋’,突出优势。”
那么,大同长城的优势有哪些?文旅专家给出以下答案:
展现悠久的边塞历史。地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界带,大同的历史与“边塞”二字紧密相连,从赵武灵王北扩到汉武大帝北征,从北魏守护京师到盛唐出击突厥,从明代抵御蒙古铁骑到民国商道驼铃声响,大同长城是中国边塞历史脉络的见证,有太多的历史在此上演,可供今人品味。
展现丰富的长城军事文化。长城不是简单的一道墙,它是皆具攻守特征的军事防御体系,平战结合、军民一体。走进大同长城,能切实体会探寻深藏其中的古代军事斗争与社会治理的智慧。
展示丰富的融合民俗。历史上,伴随大同长城的不只征战的狼烟,还有民族融合的炊烟,茶马互市、板升屯堡、蒙汉通婚,使长城内外的民俗丰富多样,体现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大同长城不仅连通古今,文化多元,还与自然相融,不少长城所处地段山清水秀,植被覆盖良好,可开展长城+风光、长城+文艺、长城+民俗、长城+休闲养生、长城+体育、长城+研学等领域的文旅项目建设。”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谋篇:五片区巧布局,多样
一带是以长城为带,集烽火沧桑、边塞贸易、民族融合和戍关农耕文化等为一体。五片区分别是摩天岭生态观光体验区、得胜堡同和文化体验区、守口堡戍关农业休闲区、新平堡边塞小镇康养区和内长城寻迹游览区。五节点指关贸长城得胜堡、烽火长城摩天岭、杏韵长城守口堡、名镇长城新平堡、山岳长城平型关。
摩天岭生态观光体验区以“长城徒步+山地运动+影视写生+农耕文化+光影展示”为主题,得胜堡同和文化体验区以“军旅文化+边塞风情+美食体验+实景演艺”为主题,守口堡戍关农业休闲区,以“戍关农耕+杏林观光+温泉康养+民俗民风+旅游节事体验”为主题。新平堡边塞小镇康养区,主打“长城观光+摄影写生+民俗体验+度假康养+研学基地”,内长城寻迹游览区以“红色旅游+山水观光+生态养生+山地运动”为主题。五片错位发展、互为补充、各具特色,涵盖了大同长城的主要特点及旅游要素。
建设:持续稳发力,精彩
“近年来,大同长城旅游开发与建设一直在推进,市里组织编制《大同市古长城旅游专项规划》,启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动长城沿线村镇开发,打造丰富多样的长城文化活动,均取得明显成效。”大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基本完成。它的起点为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头村,途经阳高县、新荣区,西至左云县三屯乡二十边村,串连起众多古迹名胜,让长城游变得惬意舒心。
长城沿线村镇及景区景点有序开发。左云县大力培育月华池长城驿站、夏都国际写生基地、根源牧业、边塞牧羊等旅游和农牧项目,完善摩天岭长城、八台子村等景点基础设施。新荣区推进得胜堡村保护性修复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天镇县李二口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长城小镇的基础框架已具雏形。阳高县实施镇边堡西堡门修复工程和堡内明代一条街建设工程。这一系列项目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长城游的内涵。
(山西晚报)
后一篇:[转载]古人称呼的15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