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钢:保健酒漫谈之一

(2020-01-02 18:05:36)
标签:

刘钢

保健酒

分类: 资料、趣闻、知识
保健酒漫谈之一
作者:刘钢     转自:时光刻度董酒     2019.12.31

保健酒也可以称为滋补酒或者药酒,都属于配制酒。凡酒中配入中药的都可称为药酒,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补益类药酒,一类是药性药酒。中国的药酒历史源远流长,几乎和酒的产生同步,甚至宋代有人将酒的发明归于致病,将酒的发明人算到写《黄帝内经》的黄帝。

酒本身确实具有活血通脉是功效和有机溶媒的作用,早就被中医所关注。药酒更是以促使药的有效成分被迅速吸收,服用剂量容易被掌握,易于长期保存等特点,成为中医中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全社会都很关注健康的话题,保健酒也是保护健康、治病疗伤的手段之一,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传承。本文和今后的文字,陆续向读者介绍一些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保健酒,介绍它们的疗效和炮制情况,也顺便回答为什么自己家里配制保健酒需格外注意的原因。

在药酒、滋补酒,现在统称为保健酒这个领域,几百年来京城第一,因为有同仁堂。所以我们的介绍就从同仁堂说起。

刘钢:保健酒漫谈之一
公私合营时期的同仁堂乐家老铺

同仁堂始创于康熙8年(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康熙27年(1688年)乐显扬第三子乐凤鸣在前门外大栅栏创建同仁堂药铺,本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做成“金字招牌”。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宫廷供奉”、“承办官药”,成为皇家御用药品供应商,延续200余年直到清末。

附:同仁堂十大王牌名药

安宫牛黄丸
大活络丹
牛黄清心丸
紫雪
愈风宁心片
国公酒
乌鸡白凤丸
虎骨酒
局方至宝丹
再造丸

刘钢:保健酒漫谈之一
同仁堂1980年代宣传册上的药酒产品家族

几百年来同仁堂出品的有名的药酒有很多,最有名的曾经被列入同仁堂十大王牌名药的就有虎骨酒和国公酒,还有慈禧偏爱的如意长生酒等。这次我们介绍的是一款鲜为人知的药酒(保健酒)名字叫做“茵陈酒”。

茵陈,别名牛至、白蒿、细叶青蒿,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茵陈是一种常见植物,一般人视其为野草,但其清热利湿,适合入药,古代医术如《千金方》等都有记载,而用茵陈制酒,《本草纲目》就有记载。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的基本原料青蒿,和茵陈便是近亲,非常相似。以茵陈制酒便是茵陈酒。

《同仁堂药目》是这样介绍茵陈酒的:此酒不寒不热,气味平和,专治肾囊湿冷、脾湿作痒,脚气风湿,筋骨拘挛。活经络、通关节、利小水,久服神效。

以前的老北京人,开春之后就要喝茵陈酒。开春后气候变化较大,容易引发疾病,喝点茵陈酒可以祛湿防病,加上新鲜的茵陈酒为翠绿色,惹人喜爱诱发食欲,故深受欢迎。

唐鲁孙先生在《中国吃》一书中曾经写道:“北平同仁堂乐家药铺,有一种酒叫绿茵陈,这种酒绿蚁沉碧,跟法国的薄荷酒一样的翠绿可爱。酒是用白干加绿茵陈泡出来的。绿茵陈酒不但夏天祛暑,而且杀水去湿。一交立夏,北平讲究喝酒的朋友,因为黄酒助湿,就改喝白干。一 个伏天,总要喝上三五回绿茵陈酒,说是交秋之后,可以不闹脚气。

从前梅兰芳在北平的时候,常跟齐如老(即著名戏曲评论家齐如山先生)下小馆,兰芳最爱吃陕西巷恩承居的素炒豌豆苗,齐如老必叫柜上到同仁堂打四两绿茵陈来,边吃边喝。诗人黄秋岳说,名菜配名酒,可称翡翠双绝,雅人吐属毕竟不凡。现在在台湾甭说喝过绿茵陈的,就是这个名词,恐怕听说过的也不太多啦。可是如果您在北平喝过同仁堂的绿茵陈,现在一提起来,您会不会觉得香涌舌本,其味无穷呢? ”

陕西巷亦是当年“八大胡同”之一,位于现在的珠市口西大街附近,离珠市口北面的同仁堂老铺并不远。

不能喝酒的周作人也曾说:“茵陈酒气色尚可爱耳”。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也曾多次提到钱默银钱先生自制茵陈酒的事情,比如第二章:“……钱老先生的屋里,除了鲜花,便是旧书与破字画。他的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吟诗。到特别高兴的时候,他才喝两盅自己泡的茵陈酒。”

第十八章:“因为友好,他们一来二去成了儿女亲家,在女儿出阁以后,金三爷确是有点后悔,因为钱家的人永远不会算账,而且也无账可算。但是,细看一看呢,第一,女儿不受公婆的气;第二,小公母俩也还和睦;第三,钱家虽穷,而穷的硬气,不但没向他开口借过钱,而且仿佛根本不晓得钱是什么东西;第四,亲家公的茵陈酒还是那么香咧,而且可以白喝。于是,他把后悔收起来,而时时暗地里递给女儿几个钱,本利一概牺牲。”

刘钢:保健酒漫谈之一
1985年 约45度“同仁牌”茵陈酒

这瓶30年前同仁堂生产的茵陈酒已经发黄,包装亦同于同时期的其他药酒,采用300毫升玻璃瓶,金属压盖,没有包装盒,每件2打24瓶。
包装的酒标上还介绍了服用方法和用量,精确到17毫升,也提到了孕妇不宜服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