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志愿者访遗址 缅怀南口战役抗战英烈
8月17日,来自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等组织的志愿者,登上黄楼院长城所在的山脊,祭拜在南口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因活动地点安排在抗战遗址,让参与者身临其境感知历史,甚至有志愿者在长城附近发现战争遗存下的子弹头。
抗战遗址缅怀英烈长城修缮工人受感染
1937年7月至8月,为阻止日寇进犯山西,中国军队在门头沟、昌平、延庆及河北怀来、赤城等地顽强阻击日军,双方伤亡惨重,这便是著名的南口战役。黄楼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南口战役中最惨烈的战区之一。
8月17日上午9时,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长城小站、长城文化公社等公益组织的50名志愿者,在黄楼院长城山脚下完成集结,志愿者中最年长者68岁、年龄最小的9岁,大家沿着崎岖陡险的羊肠小路攀爬两个小时,全部登上海拔1080米的山脊,黄楼院长城就坐落在此。1937年8月,中国军队曾在这里顽强阻击日军。
在城墙下,志愿者用毛石垒起临时祭台,设立“南口抗日之役阵亡将士”牌位,摆放苹果、馒头等祭品。随后全体肃立、默哀、鞠躬。志愿者将沿途采集的野花捆扎好、敬献于祭台前。还有人将二锅头洒在牌位前,随着山脊六七级的阵风,现场瞬间酒香弥漫。祭拜仪式虽稍显简陋,但不乏庄重。
由于黄楼院长城正在进行修缮,志愿行动吸引了施工工人围观。有工人说,这段长城知名度不高,想不到竟还是抗日战场,感谢志愿者向他们普及了历史知识。
此次活动发起人,长城学会会员王一舰先生讲话时说,82年前,烈士们把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长城的砖石、泥土中凝结着英雄们的血肉。他们在遗址上此缅怀先烈,能够让志愿者身临其境触碰历史,同时力求感染长城修缮人员,希望他们把长城修缮好的同时,保留下长城、及其周边的抗战遗迹。
仪式尾声,志愿者们向修缮长城的工人师傅赠送毛巾,对他们的艰苦工作表示感谢。
志愿者发现变形子弹头疑为中国军队遗存
祭拜活动结束,志愿者穿越林间小路,来到一座残破的敌楼前,参观外墙上的弹孔和弹坑。
南口抗战纪念馆馆长杨国庆现场讲述,黄楼院一战发生于1937年8月17日-26日,其中19日-22日最为惨烈,仅19日一天中国军队伤亡多达1240人。第二十一师一二二团上校团长刘芳贵,率部在大雾的掩护下上山增援,但在距长城50米时,大雾突然消散,部队瞬间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刘芳贵团长腹部中弹、后因失血过多殒命沙场。中日两军以长城为屏障展开拉锯战,因此敌楼外墙上遍布双方留下的弹孔、弹坑,这些坑洞既能佐证战史,通过它们还能判断出射击点位,对战事做进一步研究。
在参观过程中,有志愿者从敌楼外墙上发现一枚变形的子弹头,受外力影响变成了蘑菇形,把玩过后又放回原处。这名志愿者说,能够亲手触摸战争的残酷,这样的活动让人震撼。杨国庆判断,这枚子弹从体积来看不像日军的,初步推断出自中国军队的汉阳造步枪。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历经82年,有的子弹头依然镶嵌在墙体里,已经和长城融为一体。而在接下来的长城修缮中,这些弹孔将作为战争遗迹被保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