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那些挥之不去
的九边往事
久居山西,已经化成了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操着山西式的思维,吃着简单的山西饭食,说着满口的山西土话,沿续着山西式的平和的心境、波澜不惊的山西人心态,满脑子山西印象,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
山西人有一句特殊的骂人话,称人为“土货”,其意大概是相对于“洋货”不开化而言。一段时期,人们纷纷对深圳、珠海、上海、北京等大城大为羡慕赞赏的时候,觉得山西人土的单调,贫瘠,愚昧,落后,守旧,可我始终坚持着对山西的那份挚爱,于是连山西人也骂我是“比山西人还土的土货”。
█ 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王俊杰拍摄
要说山西土,真的也是挺土的,东有太行山为之屏障,西有黄河为之襟带,外有有大漠、阴山为之外蔽,内有勾注、雁门为之内险,南则孟津、潼关为之门户,山河襟带,固若金汤,却又封闭自得,时风不度娘子关,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土诚土哉,却敦诚恭敬,尽心尽责。然而正是山西山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屏障,故凡历史上在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建都的朝代,无不须倚仗山西之险。
█ 表里河山。王俊杰拍摄
我总是喜欢在西风凄紧、木叶纷飞、睹物伤情的季节,一个人独自徜徉在长城的关隘与烽燧之间,欣赏那凋零、冷漠、沉郁、厚重,那样,我仿佛就回到了秦汉、北魏、北宋、大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秋风中,你仿佛能听到胡茄的悲音,战马的嘶鸣,能看到滚滚的胡尘,猎猎的旗旌,那幕幕消逝的前尘往事,象海市蜃楼般的幻来幻去,给人无限的景仰,无限的遐想,无限的感叹。
█ 大同镇川口长城。张珉拍摄
因山西之险,故境内多长城,旧时的游牧部族,始终与农耕民族在争夺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料,你不打他,他们就啸聚在一起,骚扰掳掠,你集中兵力打他,他们便散失,在茫茫的草原之中,踪迹全无,鞭长莫及,真是大量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你不可能在边境上长久的陈兵百万,于是从春秋到明朝,不断的在修筑和加固着长城,以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
█ 民国时期的得胜口长城
明朝是推翻了蒙元统治而建立的,落败的蒙元并不甘心失败,终明一朝一直抵抗着中原政权,所以有明一朝,北部防御之责其重无比,倾国之力修整了长城。明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山西一省两镇,战事也多在此两镇之间。
█ 九边重镇示意图
█ 山西明长城示意图
几十年间,我在山西境内见到过许多真正的明长城,如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平型关、娘子关等等,无一不是衰败倾圯颓废到行将就木的状态,那种颓败是很动人心弦的,象一个饱经世故的勇者,苍老了,残缺了,默默无语,却依然有震撼力,因为那是繁华过后真正的沧桑,只有你心中有了丘豁,经历了大是大非,你才读得懂沧桑。
再后来,许多长城都花大钱修复了,作为景点出售,我就不愿意看了,我心里知道,那是崭新的赝品,所以我也就明白了,罗马斗兽场为什么不修复的原因。
历史象秋风一样的吹过去了,带走太多的春花与秋月,荣耀与耻辱,欢喜与悲哀,所余者寥寥无几,九牛一毛,也留给了后人更多的猜测与遐想,看过明代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九镇边关的喧嚣过去之后,正史之外,更多的是留在百姓祖辈口中的“宣府教场,大同婆娘,蓟镇城墙”这句话。
█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大同城墙
400年以前的明朝,边境十分重要,全国1/2的兵力,2/3的主力部队都布置在这九边重镇之上,兵多了,将也多,家眷也多,为安定边疆,朝廷从繁华之地的江南,湖广迁来了很多人,街市、旅栈、酒店、商铺、赌场,乃至花街柳市,一应发达了起来,塞北的大同地区就如同江南一样繁华,这些人大多流落在了山西,于是就变成了山西人,至今许多关堡之内的人,依然说他们是明朝守军后代。
█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大同城
山西人是很漂亮的,尤其是山西的女人,历史上山西女人名人尤多,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是山西人,四大美人中,山西就占了两个名额。
为什么山西人漂亮,也许是人种的关系,山西历来与少数民族接壤,戎狄、匈奴、契丹、女真、楼烦、林胡、沙陀、突厥、柔然、羯、氐、羌,乃至中亚的昭武九姓等均在山西境内活动,最后又大多消失在山西境内,可以说山西是民族融合前沿之地,史学界也有一种提法,说北方男人是没有纯汉族的。所以山西男人人高马大,山西女人风姿绰约是有历史渊源的。大同女人特别漂亮,打扮时髦,艳丽动人,大同地区。先后出过二十五个皇后、九个皇妃。号称“皇后之乡”。
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说:北魏孝文帝从大同迁都洛阳时,很多大臣都不愿意随迁。到了洛阳后,奏请魏孝文帝恩准“夏回冬去”,即天热时回大同,天凉时去洛阳,当时很多宫女也是“夏回冬去”。魏孝文帝知道这些人好逸恶劳,便恩准归田,宫女们多配给浑源县和应县的边防将士。英雄配美人,繁衍后代当然漂亮,所以浑源县和应县多出美女。五官端庄,线条优美,特别美丽。
两千多年来,历代以美貌为基本条件的皇家选后选妃都以大同为工作重点之一。曾几何时,“大同府的姑娘朔州的郎”,朔州郎大概应该是以中国的门神之一尉迟恭为代表的,传得脍炙人口、沸沸扬扬。
老百姓常讲:山西美女在大同,大同美女又在浑源。浑源自古产美女,人们说浑源的水土好,浑源女人,身材高挑,面白腮红,珠圆玉润,脉脉含情。
以前看过一部清人小说,说浑源有一位县官,因为此地的女子太过漂亮,大概是怕生是非,有伤风化,于是下了一道禁令,禁止女子穿红鞋,留下一句调侃,“昏灰老官死的快,不许女人穿红鞋(音hai)”。
也看到过一段杂记,此地风俗,为使女人身材长的好,臀部丰满上翘,以备将来候选官妃,就让女孩们坐在水缸上,以此养出好身段。
明清之际,世俗社会中,大同的婆姨,与西湖船娘、扬州瘦马、泰山尼姑齐名,也是那个时代潮流的一个写照。
时过境迁,往事随风,胡尘消散了,长城多已消失在山野间,倒是遍布的烽燧更引人遐思,“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仅仅只是诗的境界了,苦寒的边境已为繁华之地,人口激增,已难觅塞外的那种“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凄凉壮美了,不过,闲了,倘佯在塞外的长城与烽燧间,慢慢回味消逝的前尘往事,还是挺有意思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018.8.15
作者:地主
转自:太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