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省文物局介绍汉长城古浪段

(2019-06-10 20:57:03)
标签:

甘肃

古浪

长城

文物局

分类: 长城
汉长城古浪段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2019.6.8       

    汉长城古浪段分布于武威市古浪县境中部,大体呈东南 - 西北走向,全长 76.5 千米,地处古浪河上游河岸东侧山地,随地势高低起伏。本段长城自天祝藏族自治县与古浪县交界的油房台村进入本县,依次经过称沟台、寺掌村北、周家窝堡村西、赵家庄西等地段,跨过跌脚沟,再沿墩子岭东麓向北跨过黄羊川河,至铁柜山山脚,再向东沿铁柜山山脚到后李家沟口,向北翻过铁柜山,沿桦儿岭沟西侧山顶向北延伸至塔墩村、上墩屲村,再向东北沿车路沟西侧山顶蜿蜒前行,一直到达雷家前台西北,经过教场村、台子村、二墩村后,转为东南 - 西北走向,再依次经过三墩、四墩、五墩、六墩,在四墩村北七墩附近进入凉州区境内。本段长城沿线的部分烽火台在明代被整修后继续利用。在古浪县境内,汉长城主要经过黄花滩、土门、定宁、黄羊川、十八里堡、黑松驿等 6 个乡镇。
    本段长城由墙体、壕堑和单体建筑(烽火台)组成。其中:墙体长3 千米,黄土夯筑,土质沙化严重,夯层厚 0.2 ~ 0.25 米,底宽 1.7 ~ 4.5米,顶宽 0.3 ~ 1.8 米,高0.8 ~ 3.5 米;壕堑长37.4 千米,构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山腰部,上坡挖壕, 下坡堆垄,削山成壕;一种是在山脊和较平坦的台地,中间挖沟,土石堆于两边成垄;烽火台 30 座,多位于壕堑两侧,平面多呈不规则形,部分为圆形和矩形,剖面多呈不规则形,部分为梯形,构筑方式主要为黄土夯筑(个别夹红胶泥土),部分为山地灰褐土夯筑,夯层厚 0.8 ~ 0.20 米。

甘肃省文物局介绍汉长城古浪段

称沟台壕堑
    长 3952 米。在山腰部削山成壕,在沟口和平缓坡地中间挖壕,土石堆于两边成垄。壕沟底宽0.5 ~ 3.5 米, 上宽 5 ~ 7 米, 深 0.5 ~ 1 米;壕垄底宽 3 ~ 7 米,顶部呈土垄状。沿线有烽火台 1 座。

甘肃省文物局介绍汉长城古浪段

十八里堡烽火台
    位于十八里堡乡曹家湖水库西。原平面略呈正方形,剖面呈梯形。现平、剖面均呈不规则形。顶宽5 米,底宽 10 米,高 7 米。黄土夹杂红胶泥土夯筑,夯层厚 0.14 米。依据烽火台夯层和所建位置分析,烽火台应初建于汉代,明代修缮后继续使用。

 (甘肃省文物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