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天有:我为大同古城建设说句话

(2019-03-24 18:58:18)
标签:

大同

古城建设

吴天有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我为大同古城建设说句话  
作者:吴天有   来源:山西凤凰琴传媒    2019-03-24  

    实话说,大同古城如果从公元1949年开始就保护的话,那现在就是世界级别的了。恐怕也够得上申遗了。但问题是,直到公元2000年前,还一直遭受着破坏。

    如果在公元2000年前来大同的话,你所见到的大同,恐怕很难与历史文化名城挂钩的,也很难与现代城市挂钩。

    那时,大同几乎找不到城墙,它只是一个乱搭乱建,污水横流的大杂院。往大了说,就是一个没有规划的村落。剥去砖石的明城墙,被乱搭乱建逼在了角落里。那时,在大同行走,堵你的东西很多。但当你内急时,你会找不到一处排泄的场所。或者,到处是排泄场所。那时,大同的天是灰色的,路上布满的是黑色的尘土。那时的大同人不喜欢穿白色的衣服。那时,我出外地,除非不得已,不敢说自己是大同人。因为,我怕谈起大同的煤,怕谈起大同的煤老板。

    是的,大同的煤为首都、上海以及南方发达省份贡献了GDP,甚至出口赚取了外汇。但风光是他们的,包括那些盆满钵满的煤老板,大同人什么也没得到。说的不完全对,大同的采煤沉陷区,得到的是不适合人类居住。大同人得到的是雾霾、污水,以及无处不在的黑。 而居室更是无从谈起。

    在全国都在日新月异发展的时候,那时的大同,几乎到了停滞不前的地步。

    从公元2008年起,大同开始改观了。

    一轴双城,新旧共举。大道通衢,高楼拔地穿云。十里河绿化长廊,给沿途景观增添了无限的神秘。云冈石窟大景区,将千年古佛装点成了靓装古典美人。

    在新城建设的同时,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也同时展开。

    这种改造,不是小打小闹的缝缝补补,而是大格局大规模的修缮。这样的修缮,大同不是先例,也并非大同一家。事实上,走过江南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哪家没有大的修缮?北方的历史文化景点,谁家不是修缮出来的?八达岭是较早的修缮,山海关是稍后的修缮,古北水镇,纯粹假造。即便敦煌的莫高窟,还是五十年前的那座莫高窟吗?

    历史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同时,更要兼顾当代人的生存。今天,在全球旅游大格局下,历史文物已经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研究课题里走了出来,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旅行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旅游内容了。因而便有了“文物搭台,旅游唱戏”。

    是的,“文物搭台,旅游唱戏”。大同,做为农耕与游牧民族的结合部,做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有着许多地方无法企及的历史文物资源。在煤矿关闭后,当产业无法兴起时,出路在哪里呢?旅游就是摆在大同人面前的一条通幽之曲径。

    有明智之士指出,南方人把传说、甚至编造,做成了历史遗迹,大发旅游之财;大同却让历史遗迹自生自灭,任其消亡,以至成为传说。

    大同的古城改造,就是把历史资源盘活,让他造福大同人民。就是将大同装点成一位睡美人,而不是保留一具木乃伊。

    古城建设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物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有的被进行了很好的修缮。

    当然,在古城建设中,遭人诟病较多的,是一个“拆”字。

    是的,不少人沉湎于旧大同城的“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但在拆之前,哪一条巷是直的?哪一条巷是艺术性的弯曲着?哪一条巷子里没有醉汉般横躺竖卧的临时搭建?还有,城里的所谓老建筑。有谁统计过,大同城内有多少国保、省保文物?这些都拆除了没有?没有!不仅如此,那些甚至连大同人都不知道的文物,在拆除了乱搭乱建后,被从犄角旮旯里,解救了出来。

    而那些老屋中,有多少间可以标识为市保文物呢?有谁对大同街区值得保留的老屋进行过调查标识呢?在被拆的旧屋中,够得上文物级别的怕是没有。

    在建设和保护上,确实存在很大的矛盾。问题在于我们进行的是古城建设,而不是文物修复?即是建设,那就未必一定要原模原样,旧的东西就未必不能动了。不能一说过去的,就成了文物,不能动了。

    其实,今天的人类,谁不是生存在远古的土地上?这样说来,连土地都是祖先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那我们就真的无法行动了。

    当然,在古城建设中, 我们需要进行有区别的鉴定和甄别,哪些需要保存,哪些不需要保存?哪些值得保存,哪些不值得保存?值得留的就留下来,不值得留的就不能让它阻挡了今天前进的步伐。

    有人质疑:我们就那么喜欢拆?国外有好多文物都留存到现在。是的,国外是有很多中世纪甚至更早的文物留了下来。但是要知道,国外也不是将所有旧的建筑都当做文物留了下来。凡是留下来的古老建筑,它们当初的建设大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期。它们是许多艺术家、工匠的杰作,是文化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凝聚。是历史凝缩出来的精华。

    我们这样的杰作有吗?有,但少之又少。云冈石窟就是典范,历经千年而不毁。

    大同市内有吗?有,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不是被保存下来了吗?

    至于那些频临毁灭的所谓老房子,那些被后来的居住者搞得面目全非的旧屋子,还有那些七拐八弯的老街道,能称做文物吗?

    街巷的名字是历史的积淀。但修复后的街巷,仍然可以用那些有文化内涵的街巷名称来命名的,仍然可以在原处原地保留那些街巷,让历史故事、传说在那些街巷继续流传。

    最后我要说,大同的古城建设,坚持建下去,将是凤凰涅槃。如果停止了,就是烂尾工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