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耀会为《宁武长城》(苏栓斌著)作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19-03-20 15:58:39)
标签:

董耀会

《宁武长城》

序言

苏栓斌

长城研究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董耀会为《宁武长城》(苏栓斌著)作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董耀会为《宁武长城》(苏栓斌著)作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董耀会为《宁武长城》(苏栓斌著)作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写在《宁武长城》出版之前

董 耀 会

    2018年4月22日,我作为嘉宾参加黄河电视台《文明守望·走进长城》栏目录制,在演播厅见到了很多山西的朋友,其中就有从宁武赶来的苏栓斌。他的头发也已经花白了,只是身体还是那么清瘦,还是那种常年跑野外、肌肉很结实的样子。
    苏栓斌是我的好朋友,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忻州长城学会副会长,这次作为山西省文物局推荐的“长城卫士”,来参加黄河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录制节目的空闲时间,他把自己编写的《宁武长城》书样递给我,让我审阅。他对我说:“宁武的长城很重要,但还没有一本介绍宁武长城的书,这个局面要改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宁武长城。人们通过了解,进一步就会喜欢,就会热爱,就会自觉地保护长城。” 苏栓斌的文化情怀和社会责任心令我感动,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感觉得到他在调查长城、积累资料和为编写好这本书的过程中,历经了许多艰辛,做出了很大努力。
    这本书封面上的书名是我的字,那是2010年初春,我为宁武长城题写的。当时,受忻州市长城学会和苏栓斌的邀请,去宁武考察长城,《万里长城》编辑部主任郑严、中国长城学会宣传部夏伟业等一同前往。每次去宁武考察长城,苏栓斌都会全程陪同我们。
    宁武关地处长城外三关中路,三晋门户,名震天下,边塞文化厚重,历史内涵丰富。春秋战国时,宁武就是古楼烦国。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时期在这里碰撞与交融,多个朝代都在宁武修筑过长城。
    两千多年来,长城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宁武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长城烙印。宁武长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长城区域社会的浓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宁武长城》的出版,就不仅仅是宁武的事情了,也是为全国长城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
    苏栓斌不是宁武人,却与宁武结下了几十年的缘分。宁武特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给了他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他先后担任过宁武县东寨镇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现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的工作很忙,所有的读书写作和长城考察,都是利用业余时间。
    该书从长城调查、长城文化、长城印象、长城保护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多角度反映宁武长城的历史,探讨长城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长城带和边塞地区的影响,体现了学术性、知识性和文化性。书中内容没有包罗万象,作者站在挖掘长城文化的角度,简洁地描绘了宁武长城的壮丽历史画卷。在一个县域把长城文化讲得比较系统和清晰,能把长城文化和精神挖掘到一定高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映了作者对长城的思考、对长城的热爱和对长城文化的执著,这就是《宁武长城》的博观而约取。
    多年来,他悉心调查长城,参加各种活动,宣传保护长城,总结调研成果,积累长城资料,撰写有关文章,在长城文化的传播方面,做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本书的编写,凝聚了作者的心血,这就是作者的厚积而薄发。
    我知道,他还写过很多有关宁武及边塞佛教文化的研究文章,建议他选几篇收进《宁武长城》。长城区域作为一个边疆社会,宗教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记得,他专门做过汉传佛教和宁武作为边塞地区的塞上文化、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及民俗文化的交融、结合和创新方面的研究。
    长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化物化的载体,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将长城精神发扬光大,让万里长城活起来,长城文化火起来。我们期待更多苏栓斌这样热心长城文化的朋友们,加入长城事业中来。
    是为序。

 二0一八年戊戌季春       


董耀会为《宁武长城》(苏栓斌著)作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序作者董耀会为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长城志》总主编、著名长城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