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施村:说说大同非遗

(2019-03-09 07:08:18)
标签:

大同

非遗

施村

大同日报

分类: 世界遗产、文物、建筑、考古
说说大同非遗  
  
□ 施村   

  大同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多“名”,中国十大古都有其名,世界三大石窟、中国五岳在其境内都有踪迹。有些外地人可能知道大同,而不知道太原。那太原也不是吃素的,李唐王朝就是从那个叫晋阳的地方,也就是太原起山的。人们知道大同而不知道太原,那大同还不真是大不同?
  既然是文化名城,且还有“历史”一说,哪“非遗”还能少得了?哪“非遗”档次还能差得了?当然不会少,当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作为历史上的古都,北魏王朝在此建都若干若干年,帝都文化的东西肯定是留下了;作为古代边陲重镇,又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和融合带,边塞文化、军旅文化、融合的风土民俗文化自然也不会少到哪里去。于是呢,多门类、多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就特别特别多,比如戏曲,阳高的二人台、灵丘的罗罗腔、大同的北路梆子、晋北的耍孩儿,是各有各的特点;比如传统手工艺,广灵的剪纸、大同的铜器、康氏绢人等等,是各有各的神韵;当然了,当然不能不说那些特产,阳高的杏脯、灵丘的黄烧饼、浑源的凉粉,那技艺也是一代一代传了好多代。这些东西,都“非”起来了,特别是广灵剪纸,都“非”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头了。也算是“非”得够可以了,不是?
  问题是,任何“非遗”的“非”,都不是为了好听,或者好看的。“非”起来的东西跟飞起来的东西一样,飞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非”当然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10月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是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另一个问题是,保护“非遗”有个成本的问题,这是另一个问题里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一个地区大成本地保护“非遗”的时候,那大成本就成了这个地区非常而且特别非常的问题。大成本从哪里来?当农业只有小杂粮,当煤炭现状采之殆尽,当一个一个企业本身都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非遗”保护的大成本,真还成了大成本。于是“非遗”保护也就必须要考虑挖掘“非遗”自身的价值了。纵观华夏大地,在“非遗”“非”起来以后,在“非遗”一“非”二“非”三“非”乃至若干“非”之后,开始考虑起了现实的问题。浙江嵊州的越剧博物馆早就建立起来了,广州荔湾区正在建设占地若干亩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区;而成都,立足于全人类“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记忆、传承、欢乐、和谐”为宗旨,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与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建设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年吸引游客量将达到800万以上。以国际前沿的商业运作模式、独特的景观和完备的功能业态,成为以“非遗”文化为主题,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非遗”产品生产性开发、科普教育、会议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到2017年在这里已经举办了六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吸引了一大批世界各地的人士前来参观。这一系列有创意的“非遗”展示、“非遗”产品促销活动,为地方的经济和“非遗”的保护创造了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
  似乎该说到重点了,大同“非遗”很多,如何让这些“非”起来的的文化遗产们活起来,就要认真地考虑让这些非遗落地的问题。

转自:2019年03月05日 大同日报 -A6 文化周刊-   

施村:说说大同非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