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日报》报道大同长城全域旅游

(2019-03-01 15:05:53)
标签:

山西

大同

长城

全域旅游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大同日报》报道大同长城全域旅游

打响大同长城全域旅游牌
来源:大同日报  记者:赵永宏

  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突出龙头景区建设,优化“3+3+3+1”发展格局,推动“五环联动”,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抓好五大旅游景区工程,推动全市文旅振兴。其中,“长城1号景区大整合工程”是重点实施的工程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对长城景区进行了详细解读,“大同长城是中华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也是全省旅游三大板块的重点区域。要重点围绕空间组合和基础配套,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完成‘长城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启动建设汽车营地、艺术基地、长城人家、军事展览、体育运动等项目,积极开发户外休闲、研学度假和风情体验等项目,努力将大同长城建设成为感受历史风韵、体验塞上风情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大同是名副其实的长城之乡,境内现存长城遗址总长524公里,分别是赵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明长城。这里的古长城有一种原生态的野性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记者近日与大同长城学会几位会员座谈时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对此,大同长城学会借助全市文旅振兴东风,于今年开展一系列长城保护与全域旅游深度开发的活动,促使大同长城走进更广阔的视野。
  开展“长城调查”,摸清长城家底。今年,大同长城学会计划深入天镇、阳高、新荣区、左云、浑源等县区,围绕长城病害、遗址保护、长城人家、民风民俗、历史传说等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掌握大同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保护情况等基础资料和长城周边的自然、人文状况等,建立长城档案,为大同长城的研究、管理、保护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配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系统整理、编撰、出版2019大同长城史料文集。
  挖掘长城内涵,延伸长城文化。利用大同长城学会6个长城保护小分队,对大同长城修筑和发展的物态文化、农耕与游牧民族的融合,以及与长城有关的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研究,让大同长城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厚重;在长城地区竖立标志牌,具体介绍当地长城的基本情况、所处位置、著名人物、历史事件等,使长城成为真实的、生动的文化符号;规划品位高、特色明的大同长城历史博物馆,展示大同长城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让长城文化充分传播、渗透、延伸。
  认养大同长城,保护精神家园。为进一步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规范社会力量参与行为,今年1月2日,省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办法》,并于2月15日起施行。在大同长城学会专家学者看来,通过认养,某段长城就有了“固定的保护者”,就会对该段长城负有责任,就会发动更多的人给予特别关注。大同长城学会集体参与认养,就可以进一步加大长城保护力度,影响带动周边村民树立长城保护意识,同时利用“长城小院”,助力乡村精准扶贫。
  依托区位优势,做实长城文章。大同长城要依托全市经济、区位、交通优势,主动承接京津冀区域的商务、政务、会务,成为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依据国家扶贫攻坚政策,依据大同打造康养产业基地计划,依托长城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动文化内涵,建设旅游小镇、温泉小镇、康养基地、长城驿站、农家乐大院等,在旅游扶贫、康养产业等方面大做文章,做大文章,让古老沧桑的长城见证今天的发展。
  综合资源禀赋,布局项目节点。古长城是人文景观,要文旅融合,多元叠加,精心策划开发项目产品,如中国长城摄影展、大同长城低空飞行、房车营地、大型户外情景剧基地、长城文化博物馆、古长城马拉松、古长城自行车赛、长城步道健步走等节庆活动,让大美厚实的长城绽放新的光彩。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近年来,大同长城学会对保护长城和弘扬长城文化做足了文章。该学会连续举办多届长城文化系列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厂矿企业,常态化宣传长城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加强对长城沿线地区居住者的宣传教育,让爱护长城的意识深入人心。邀请国内长城专家学者进行采风考察,举办长城论坛,让更多的人关注长城,爱护长城;做好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大同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把大同长城整合到诸如云冈、恒山等景点景区或农业观光游等旅游线路中,抓住宣传亮点,吸引游客眼球,让长城成为普通消费者寻古探幽、感受边塞风情的特色旅游项目。
  串连长城遗珠,玩出别样风景。长城脚下有多个名胜古迹、旅游遗珠,要让这些过去因交通不便而隐藏在深山中的景点,重新回到大众视线。阳高县守口堡,长城遗址保存比较完整,人为破坏较少,内堡外墩,烽堠相望,蔚为壮观;天镇县新平堡,有“鸡鸣一声闻三省”的平远头村、古色古香的街道商铺、壁画惟妙惟肖的玉皇阁、砖雕精美的总兵府第;新荣区得胜堡,俺答汗受封流传千古,得胜锣鼓名扬长城内外;灵丘平型关,成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历史丰碑……沿着长城持续行走,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长城及周边村落中,在远离繁华幽寂之地,用生命贴近自然,寻古探幽、敬畏先贤、洗濯思想,走进没有被现代文明浸染的那些边关古堡,感受传统艺术的精华。那些剪纸窗花、老宅木雕、照壁砖雕、古庙壁画,震撼着亲近长城的人的心灵。
  长城博览在山西,民族熔炉看大同。大同长城学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大同长城还要和大同古城结合起来,打造“民族熔炉文化旅游”主题线路。北魏拓跋鲜卑与汉民族紧紧融为一体,奠定了隋唐基业;实行隆庆和议,蒙汉民族有了相对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建设万里茶道得胜堡茶马互市体验区、方山北魏文化大遗址公园,打造多民族风情体验园,展现古长城的军事、边塞、商贸、农牧文化与民族融合价值,让古老沧桑的长城再演民族融合的活剧。
  长城是一条通往历史的最近的路,是一条历史文化的博览长廊。走进大同古城,走进大同长城,就是感受民族精神,探访中华文明。

原载: 2019年03月01日 大同日报 -A7 旅游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