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长城保护调查》第一节:找到破解长城年代的“钥匙”

(2019-01-04 10:05:12)
标签:

北京长城保护调查

新华每日电讯

长城年代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找到破解长城年代的“钥匙”

摘自:
《北京长城保护调查:让人欢喜让人忧》
首发:1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斌、魏梦佳、赵琬微


“北京北部山区的古长城遗址,应该得到进一步系统的研究和必要的保护。在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古长城的某些地段可以开发,作为明长城的附属旅游项目,丰富北京的长城旅游文化。”

2017年的一天,一则消息,让记者眼前一亮:耗费37年之功,3卷本《北京历史地图集》终于出版。《北京历史地图集》是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及其所率领的历史地理学科研团队,历时37年时间完成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全套书文字75万字,地图460幅,历史照片100余幅。
 
这则报道提到,在北京境内确定有北齐长城的存在。北齐长城?以前只听说过秦长城、明长城,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北齐长城?
 
好奇心驱使记者专门约了侯仁之先生的学生、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唐晓峰见面。那是一个阴雨天,在五道口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记者见到了唐晓峰教授,边喝咖啡边聊,随后又去了他在北大校园里的办公室。
 
一般在北京地区所见的明长城,修筑整齐,有高大砖石墙体和空心敌楼。唐晓峰与团队其他成员在编绘《北京历史地图集》的工作中,注意到北京北部山区有一些与一般所见明长城显然不同的古长城遗址。
 
“最开始是密云一位退休教师张伯丞发现的。”唐晓峰说,过去这些年,他和同行、学生一起实地踏勘30多次,最终确定了北齐长城在北京境内存在的证据,并绘制出了具体的走向。
 
原来,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己即皇帝位,建国号齐,称齐文宣帝,改元天保,首都依然定在邺(今河北临津西南)。后代史学家为区别南方萧道成所建齐朝,称之为北齐,也叫高齐。北齐王朝建立后,承东魏疆土,领有今洛阳以东的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和辽宁、内蒙古各一部,南邻梁朝,公元557年梁亡后为陈;西接西魏,公元556年西魏亡后为北周,东滨渤海,北与柔然、契丹、突厥、库莫奚毗邻。高洋一方面在政治上采取措施,严禁贪污,制定齐律,建立州郡,稳定内部;另一方面,为巩固防务,首先进行军队整顿,加强对游牧民族及对西魏、北周的防御,立国27年中,连年出击北方强敌柔然、突厥、契丹,取得节节胜利,在出击北方强敌的同时,为巩固北方边防和防御西部的北周,曾先后在北部和西部多次斩山筑城,断谷起嶂,修筑过长城。北齐所筑长城规模很大,仅稍次于秦长城。
 
唐晓峰送记者一本他与人合著的书《北京北部山区古长城遗址地理踏查报告》,书上一张张彩色照片,清晰可见分布在昌平、密云、延庆等区的古长城遗址:倾圮十分严重、仿佛碎石块“砌”成的古长城或者石垒城垣,犹如一条游龙一样,在一条条山脊上蜿蜒分布,两侧都是绿色植被,因而这“游龙”就显得格外醒目。
 
一张照片上,是“历史见证人”指捏纹瓦:一块略微弧形的瓦片上,清晰可见当年工匠指捏留下的凹陷痕迹。这些倾圮严重的石垒长城究竟分布在哪些地段?它们是何时所建?它们与高大的明长城又是什么关系?
 
唐晓峰与团队从2004年起开始展开实地调查,最早从明万历年间有人记载、“瓦砾纵横,微有雉堞”的“秦皇之址”即昌平西部北西岭遗址开始,而且把重点放在寻找人造器物和测年标本上,对当地发现的陶瓦陶片进行了分析鉴别,有指捏纹瓦、素板瓦、筒瓦等。
 
“那里扼守在蓟城通往怀来的古道上,北齐时将长城建在那里,可能和当时的防御目的和筑城能力有关。”唐晓峰说。

门头沟大村遗址、门头沟大村城堡以西长城遗址、门头沟德胜寺遗址……按照“十里一戍”的记载,专家们在门头沟、密云多个地点找到了北齐长城的城堡遗址。
 
《北京北部山区古长城遗址地理踏查报告》记载了27处古长城遗址,配有大量图片和遗址地图、遗迹示意图、遗址分布示意图、剖面示意图和图表等,是一本考证严谨的学术书籍。
 
“长城城堡中指捏纹瓦的发现,为我们判定长城遗址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系列城堡的发现,使我们对北京早期长城遗址的构造和戍卫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唐晓峰说。
 
历史上,在山西大同、山东济南、河北漳县,都发现过北齐时期的“指捏纹”房瓦。2006年在北京旧城西部原蓟城所在的白纸坊桥南护城河底中水管道工程工地发现唐代河道,河道沙砾层中发现了指捏纹瓦。同年,广安门广益大厦工地也出土了位于汉代地层之上的指捏纹瓦,专家认为当属于北齐时期。
 
“这些瓦的年代可以确定长城的年代,我们找到了那把破解长城年代的‘钥匙’,初步解决了长久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唐晓峰说。
 
在这位权威专家看来,北齐长城沿线的城堡和墙圈分为三级:一是有瓦的城堡,二是没有瓦、可能只有一些草顶的房屋,三是位于山顶上的小型墙圈,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小的只有数十平方米。“北齐长城的建筑规格并不一致,有的地方比较高大,有的地方十分瘦窄,而且在很多地段尽量依托自然山体,在一些山势险要、林密难行的地段则没有筑城。在一些山脊上往往只在鞍部筑墙,山尖陡峭之处并不筑城。建筑方法上,多用石块干垒之法,省工省水,减少工作量。”
 
明朝利用了大部分北长城的基础,进行大规模改建,使北京地区的长城蔚为壮观。专家指出,《隋书》卷三十《地理中》在涿郡昌平县、渔阳郡无终县、北平郡卢龙县、安乐郡燕乐县与密云县下均注明“有长城”,这5个县的位置恰在今天北京昌平、密云、天津蓟县、河北卢龙一线。
 
“隋朝是继北朝而立,前朝长城还清晰可见。在这些地方经过的长城不会是燕秦长城,只能是北齐长城。”唐晓峰呼吁,整齐雄伟的明长城和原来低矮的石垒长城形成鲜明对照,石垒古长城遗迹今天大多已经无人理会,所有长城旅游开发的地段都是明长城部分,但是对于完整的长城历史研究来说,那些更古老的长城遗址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亟待保护和开发。“这些古长城遗址,虽然没有明朝长城的高大整齐,但其嶙峋的墙体却有着更加古老的韵味。其历史意义、文化价值都非常高。”
 
“北京北部山区的古长城遗址,应该得到进一步系统的研究和必要的保护。在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古长城的某些地段可以开发,作为明长城的附属旅游项目,丰富北京的长城旅游文化。”这位专家继续呼吁。

…………

(这是《北京长城保护调查:让人欢喜让人忧》全文中的第一节)

《北京长城保护调查》第一节:找到破解长城年代的“钥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