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红霞:高山古镇的名与实

(2018-09-25 08:31:55)
标签:

山西大同

高山镇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高山古镇的名与实   

作者:刘红霞   2018年09月25日    来源:《大同日报》   

  以“高山”为一个镇的名字,感觉是件十分有气度的事。
  翻开词典,高山的名词解释有三,一是高峻的山,也用来比喻崇高的德行;二是传说的山名;三是少数民族名。细数过来,用一个看似形容词组合作地名,国内不多。
  偏偏,晋北十里河湾的这个古村落就这么自信。以“高山”为名,史料可考的应上溯到明朝初年。那一年,这附近设了个“卫”,卫名“高山”。卫是明初最重要的军事防御单位,筑卫城以屯兵,五六千人,负责一段较宽较长范围内的军事防御和进攻。卫,在明代历史上存在较长时间,以至对驻地后来的行政区划、人口构成、生产经济都产生深远的影响。高山建卫,在明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作用是在武周川通道上设防。防谁?从草原来的蒙元铁骑。
  明代卫所体系十分复杂,命名虽说有一定规律可循,但为何在卫所版图上出现“高山”两字,目前的历史资料里找不到。或许是当年负责这一带的指挥使心中慨叹家国重任比山还高,遂起了这么个名字。猜测可以虚无,但高山古镇所蕴含的历史与人文信息却真实可扪可触,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它注定在岁月长河里留痕,那痕迹,是鲜活的,有份量的。
  先从好远好远的细石器时代说起。中学课本里讲过“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那么,啥是细石器呢?这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人类发展文化段。从字面意思理解,这一时期加工的石器更精细,是思维与技能提高的标志。中国细石器时代遗迹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多在今天长城以北,长城以南较少。较少,通常意味着珍贵,高山拥有这份珍贵。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考古发掘,高山镇附近出土大量加工精细的石片,叶形、刀形、核形、镞形,有着明确的功能指向。
  是谁留下的?今天的学术界尚无明确定论。有人说是许家窑人的后裔,有人说是红山文化的旁系,也有专家说,这些宝贵的留存与远方的贝加尔湖有关。不论孰是孰非,说明高山在很久很久以前就非常吸引人。
  山缓坡平,水绕腴田,兽走鱼游,在多靠天吃饭的古代,这般所在无疑是适合生存之地。所以,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高山是热闹的、重要的。史料记载,北魏平城时期,高山附近曾有武州县。唐代,这里有定边军马蹄声声。契丹建立大辽,高山河畔的坡顶草甸曾圈划出皇帝行宫,那个地方叫焦山。《辽史·景宗本纪》中记载,“乾亨四年九月庚子,幸云州。甲辰,猎于祥古山,帝不豫。壬子,次焦山,崩于行在。”弥留之际,景宗留下话,“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位皇后便是大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高山记录了一朝帝王的最后时光,也见证大辽中兴的起点。由辽到金到元,关于高山的文字记载不多,想来也不会冷清。几百年来,这里应该仍扮演着交通要道、战略要冲的角色,车来人往,川流不息,否则明代不会设卫设堡于此,承担守防职责,至今仍屹立的堡城遗迹是无声而有力的描述,也是验证高山古镇名实相符的历史印刻。
  烽烟散去,高山仍被很多人念叨。他们是走西口的晋商,来中原贸易的驼队,进城求学的秀才,贩炭进城的走夫,参禅修行的僧侣,他们从东往西或从西向东,带着希望与责任往来,高山总是必经一站。不同的人来,留下不同的人文故事和风物传统,积淀出另一座高山。
  今天,高山镇政府正在努力让这座高山的形象更清晰,内容更丰富,使高山古镇借文旅产业之力生长出新时期令人向往的名与实。

来源:大同日报)   

刘红霞:高山古镇的名与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