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2018-09-11 06:28:59)
标签:

山西太原

耿彦波

古城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耿市长将在太原复兴起第三座古城!规模叹为观止!
微太原   2018.8.25    来源:住在龙城

    8月23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带领市住建、财政、文物、园林等部门负责人赴明太原古县城现场办公,解决明太原古县城修复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这次现场办公,耿市长指出:“明太原古县城是我市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在修缮过程中,一定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保护性地修缮和恢复太原古县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脉络,古城内的历史遗存一定要加以保护,体现明清风貌,以“走入历史,感受人文,体验古风”,突出“自然、古朴、人文”特色,将墙、林、河、路、建筑有机统一,为有效保护古城文物,提高城市文明度,树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明太原古县城,可能大家对其略有耳闻,它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坐落在晋源区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是太原重点保护修缮的历史遗迹……

    其实,大家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这座古城是继榆次老城、大同古城墙之后,耿市长在太原复兴的第三座古城。

    而今,这座明太原古县城复兴工作已接近尾声,古城风貌已重现天日。

走进复兴中的明太原古县城
(以下图片由”住在龙城“拍摄于8月17日)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航拍实景

明太原县城,传承了2500年古晋阳文脉,一砖一瓦、一梁一栋都复刻着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自2012年启动复兴工程启动至今已有六个春秋,城墙、护城河、城内古刹、金牛湖公园等均取得了阶段性的修缮成果。


城墙建设完工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城墙

城墙作为文化载体,对它的修复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每当我们看到它,亲自在上边、周围走一走,心中就会被古人的建筑智慧所折服,耳边似乎不时的激荡起金戈铁马的战争风云。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城墙

明太原县城高12米的城墙建设已经全部完工,巍峨挺拔,雄姿显现。微风吹过,阁楼上的铜铃摇曳,诉说着历史的更迭。

相信有不少人都能看出来,明太原县城的城墙和大同古城墙的建筑风格极为相似。确实,因为它俩生于同一朝代,明太原县城始建于1375年,大同古城始建于1372年,两者之间仅差了三年。且后来的复兴工作,都是出自于耿市长之后。


护城河建设火力全开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外开挖护城河(东)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外开挖护城河(北)

东、南、西、北城墙外护城河均已在年初启动建设,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建设成果。据了解,护城河总面积为155.1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地、河道、园路、广场、亭台、小品、雕塑等。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护城河建设现场(东)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护城河建设现场(东)

东侧城墙外护城河进度较快,河基、河坝大体见状。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护城河建设现场(东)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护城河建设现场(东)

除河基、河坝外,桥梁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并且已有几座桥的桥洞已经基本建设完成。护城河上将建设桥梁共计10座,其中车行桥6座(长20米宽15米高5.2米)、人行桥4座(长20米宽8米高5.2米)。未来兴许游人还可以从码头坐船出发,饱览整个古城的历史风貌。


城内修缮、复建规模惊人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城内航拍实景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城内航拍实景


明太原县城内部全景
请横屏观看↓↓↓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城内,古建修复、仿古新建如火如荼,规模简直令人惊叹。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明太原县城内修缮、新建现场实景

明太原县城内将修复修缮文庙等49处古建筑、46处历史民居,修复工程全部依靠考古发掘的成果以及县志、老照片等,修旧如旧,超高标准设计,要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原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明太原县城内修复以及新建的古建筑总面积高达1770亩,单从规模及数量上看,绝对堪称超大手笔。此外绿化以及路灯等也在同步施工中。

同时,明太原县城内的金牛湖,也将打造成一座金牛湖公园。

金牛湖公园全景
请横屏观看↓↓↓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金牛湖公园实景

金牛湖公园内的仿古建筑已具形态,与迎泽公园还有些相仿之处。据悉,金牛湖公园位于城内东南角,规划面积4.8公顷,建成后将整体呈现明清建筑风格,成为太原市明太原县城旅游文化的新亮点。


耿市长的历史情怀和文明世界

到今天,耿市长已经跟我们相处了五年有余,不能说我们大家有多么了解他,但是看他在这五年多时间当中对于太原的建设,我们多少都有了解的,便是这个市长对“老”的东西那可是格外钟情。耿市长来到太原后曾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实物载体。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梦回龙城,再现历史辉煌”。再回过头来看看今天我们身边民国主题街区五一路、换上明清风格新衣的迎泽公园、紧锣密鼓改造中的双塔寺大景区,以及老城区内经常可以看到路边正在修缮的各类庙宇、寺庙……

的的确确,耿市长非常热爱古建筑,他曾经说过:“其实我就两个爱好:一个是喜欢历史文物,一个是喜欢园林绿化”。在他所从政过的城市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古建、古城,无一例外的重新散发出了新的曙光。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耿市长主导改造的古城、景区

1995年,36岁的耿彦波刚到灵石县担任县长之后,拿出了一半的财政去修王家大院,几年过去了,王家大院有了模样,成为了闻名四海的景点,年纯收入几千万,已经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并有许多人留言,“五岳归来不看山,王家归来不看院”。

后来耿市长调到了榆次之后,大改榆次城,两三年以后,占地100万平方米的中国汉民族建筑的璀璨明珠,榆次老城闪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我省著名的旅游景区。

2008年,耿彦波出任大同市长,在当时有一个法国人到大同这样评价,这里有伟大的文化,却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城市。在耿市长的主导下,大同市启动了关乎几十万人的城市大迁动,复建古城墙,让这座伟大的古城找回了曾经的荣光,人民幸福指数爆棚。

从王家大院到榆次老城,再到大同古城墙,以及常家庄园、严华寺、善化寺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修建之前不为人知,大家也对于耿市长的做法报以怀疑和不理解。而在修建之后,这些古迹都是耀世八方,成为当地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极,耿市长的所作所为,在大家眼中变成了神话故事。


书写锦绣太原美好新篇章

通过耿市长的执笔,明太原县城将来必将成为我市旅游业的又一顶梁柱,和王家大院、榆次老城等景区一样文明全国。同时它也是我们太原宝贵的城市记忆,是太原市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有力的实物支撑。如今的它犹如一块璞玉,经过诸多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之后,要让全国乃至世界,感受来自太原古城的独特魅力。

耿市长在太原复建第三座古城
晋源区全区旅游示意图

不仅是明太原县城,今天的整个晋源区已经成为了我市打造旅游城市的重中之重,未来,晋源区将以明太原县城为核心,联合战略投资者和旅行社、景区等,共同搭建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加快太原旅游投资集团组建步伐,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不断丰富旅游项目,构建起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 书写“锦绣太原”美好新篇章。


网友热评:
@设计师Mrx:我们并不是凭空捏造一座古城,而是根据史实还原修缮建造,追根溯源,有根有据。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开篇就写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如今的岳阳楼也是历经沧桑,修缮而成,现在不是游人如织,不是我们的建筑文化遗产吗?明县城更可带动文化旅游产业,何乐而不为?作为当代的中华儿女,将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总该有故事让后人看。

@勤语艺和:耿市长有长远的眼光,有魄力,当今时代就需要您这样有责任,有担当,有魄力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市长,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灵魂,文化底蕴,要想让来过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能记住这座城市,爱上这座城市,一定要有它的魅力所在,太原古县城的复建,必将提升太原这座建城2500年古老城市的魅力,焕发新的生机。

@ZTSD:虽然会大规模消耗财政,但是长远是收益的,利国利省,利市利民,大手笔必然大支出,也定会被保守短视之人大指责。

@杨建康:我的家在太原,但我不常住,每年回来总感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怕笑话,真的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了,六个字的评价:好市长、办实事。复兴古城千秋伟业!点赞!

@闫利丰:前几天进去看了看,只能用震撼两个字形容,太漂亮了!感谢耿市长!


- END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住在太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