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一座在战争厮杀与民族融合中诞生的城市

(2018-09-09 06:26:18)
标签:

大同

战争厮杀

民族融合

历史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大同,一座在战争厮杀与民族融合中诞生的城市
转自:天下大同      2018-08-09 

    在已知的历史中,我们总喜欢拿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做区别。其实,从当下和短期来看,纷争永远是主旋律,从遥远和长期来看,融合才是大趋势。

大同,一座在战争厮杀与民族融合中诞生的城市

    拿我们华夏民族来说,炎黄二帝经过阪泉之战后结为联盟,后经逐鹿之战打败蚩尤,蚩尤残部加入炎黄部,三者共同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我们也尊黄帝、炎帝、蚩尤为华夏三祖。

    由于缺少文字记述,这段历史有传说成分。但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与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处于征服与被征服中。最典型的要数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这一历史时期,北方的很多游牧民族消失了,融入到我们汉民族当中。

    大同这座城市,由于地处北方草原与中原接壤处,在古代大部分时间中,便演绎着战争与融合的艺术。

    秦汉时期,从刀兵相见到民族融合

    大同这片土地最早属于汉族还是游牧民族不得而知。据《战国策》记载,“大同、朔州以北。故林胡地”。也就说,在战国之前,晋北一带处于胡人的活动区。到了战国赵武灵王时期,他胡服骑射,大胆革新,使得赵国空前强大,疆域向北、西北扩张了好几倍。这些领土主要是从北方游牧民族手里面夺取。也许是造化弄人,“沙丘事变”赵武灵王死后,其墓冢也安置在了大同东南部的灵丘县。

大同,一座在战争厮杀与民族融合中诞生的城市

    秦统一后,始皇帝派军队出击匈奴,在大同筑长城以防止匈奴南下。秦朝土崩瓦解后,内地战乱不止,匈奴又趁机占领大同。

    汉初,刘邦为了平定与匈奴勾结的韩王信(注:不是韩信),由于轻敌冒进,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白登山即今天大同东北部的马铺山。“白登之围”虽然没要了刘邦的命,但自此汉朝自知武力无法解决北方边患问题,开始采取“和亲”政策。

    到了汉武帝时,“寇可往,吾亦可往”,一代雄主不再采取有损大汉威严的窝囊政策,开始主动出击,基本上将匈奴扫灭殆尽。大同应该是这个时候重归中原王朝。

    此后,虽然也有匈奴活动在北方,但与汉朝的关系已大为改善。最出名的是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不同于过去“低三下四”的和亲政策,昭君出塞和唐代的“文成公主进藏”成为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和平共处的一段佳话。

    据说,大同第一老字号“琵琶老店”就是王昭君出塞路过大同时落脚、住宿的客店。顺便提一句,位于同一条街上的“凤临阁”也是大同很出名的饭店,据说和明朝正德皇帝有关,具体故事在此不表,你要是个吃货,大同的各种名吃在这儿也能尝尽。

    北魏都城,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三国相争归于晋,晋朝是个“不争气”的朝代,刚建立没几年就腐败到极点、内乱到极点,司马氏相争发生“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先后建立了几个非汉族政权,史称“五胡乱华”。这些政权中尤以鲜卑人创立的北魏最为出名,时间跨多和地域也最广。

大同,一座在战争厮杀与民族融合中诞生的城市

    北魏定都“平成”,也就是今天的大同,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对峙的时期,大同也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成为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可以从大同现存的历史遗迹看出,大同云冈石窟和悬空寺都建于这一时期,一个耗资巨大,一个巧夺天工,不是一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达到。

    在这一时期,大同也成为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融的中心,后来北魏孝文帝嫌不够汉化,迁都洛阳,进一步与汉人同化。可悲的是,孝文帝的这一改革本是好事,但强大的北魏却在他死后30多年迅速走向灭亡。一种观点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虽然强大,一旦接触到“迂腐的儒术”就会萎靡不振。

    从幽云十六州到九边重镇

    北朝经过民族大融合,已经胡汉不分,实际上,无论是隋朝的杨氏还是唐朝的李氏,血缘上都是汉化的鲜卑人。在隋唐到五代这段历史中,大同一直从属中原政权。

大同,一座在战争厮杀与民族融合中诞生的城市

    历史上从不缺乏汉奸。后唐时,“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建立后晋。“幽州”即今天的北京,“云州”即今天的大同。这一大片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全部及山西、河北的北部,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华北沦陷”。自此,东到渤海,西到大同的这片区域先后契丹、女真、蒙古统治长达400多年。在这400多年中,中原王朝没有北方屏障,时不时就要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和欺凌。

    也正因为如此,宋朝虽富,但却一直处于北方辽金元的虎视眈眈下,虽然前有杨家将这样的满门英烈,后有岳家军这样的精忠报国,最后还是亡国,进入蒙古人统治的元朝。

    明朝是强大的汉族王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后,明朝统治者从未对北方游牧民族有过“好脸色”,也是唯一没有采取过“和亲政策”王朝,他们认为,拿我们汉族的女子换取和平是极大的耻辱。

大同,一座在战争厮杀与民族融合中诞生的城市

    为了防止蒙元残部及鞑靼、瓦剌的袭扰,明朝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沿明长城设立了“九边重镇”。这九个重镇中,尤以大同府和宣府(今张家口宣化)为重中之重,因为这两座重镇直接拱卫京师北京,只要丢失其中一座,北京乃至中原就处于北方铁骑的直接威胁下。最著名的例子是“土木堡之变”,这一事变导致明英宗被俘,要不是于谦死守北京,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明朝的大同肩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但这时候的大同在和平间隙也成为中原与蒙古、西域地带进行贸易的城市,曾一度繁华。

    清初,由于当初的大同总兵先投靠李自成,后由投降清军,再后反清复明,大同被多尔衮攻陷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大同变为一座废城,后来才逐渐恢复生机。

    今天的大同,已经没有少数民族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在晋冀蒙交界处设立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辖区包括今天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内蒙乌兰察布,北京延庆在内的区域,察哈尔省仅存在三年,1952年撤销,大同重新划归山西省管辖。

大同,一座在战争厮杀与民族融合中诞生的城市

    有趣的是,我们现在回头看包括大同在内的这片区域,发现其民族成分已经几乎变为汉族(少数民族只占不到一个点的成分),过去匈奴人消失了,在此建都的鲜卑人也消失了,契丹人和女真人也无影无踪。

    但是,大同这一边关古镇留下的大量历史文物和遗迹仍旧昭示着,这些民族曾经在这片土地存在过、辉煌过,只不过今天已经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转自:天下大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