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桢:心怀敬畏行走长城——大同第三届长城文化季走笔

标签:
大同长城文化季大同日报冯桢 |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
心怀敬畏 行走长城
——中国·大同第三届长城文化季走笔
2018.8.21
来源: 《大同日报》 记者 冯桢
一
二
走过几届的大同长城文化季每年都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而长城论坛、长城摄影书画展、“长城谣·大同颂”诗歌文艺晚会则成为必备的保留活动项目。
8月19日在大同市博物馆举办“中国大同长城论坛”,主题是长城保护与文化旅游,特邀请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长城学会等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提出,发展长城旅游,要对历史文化有所敬畏。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长城,一下子成为论坛的热点话题,成为所有与会者的共识。而今,我们缺失的正是这种对历史、文化的敬畏感。没文化,可以学,不懂敬畏,才最可怕。董会长的话真是切中肯綮啊!
在华严寺举办的大同长城摄影展,荟萃了李鸣放、安靖华、李文艺等人的200件作品。镜头下的长城,或沧桑古朴,或逶迤雄浑,尽展风姿,各具特色,值得品味。
8月18日晚在大同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的“长城谣·大同颂”诗歌文艺晚会,汇集声乐、器乐、朗诵、模特走秀等于一台,精彩纷呈,赏心悦目。特别是诗朗诵《我们大同》、《长城,爱你一万年》,走秀《中国梦·大同蓝》等原创节目,展现大同魅力,歌颂长城之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塞北鼓韵民族乐团表演的《喜酒歌》,生动诙谐,活力四射;魏建华演唱的《我是中国人》,张胜亮的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等穿云裂帛,撼人心魄。无疑,这是一台高质量的晚会,是一道长城文化的盛宴,是大同长城人奉上的华美献礼。
中国·大同第三届长城文化季还有几项特色活动,如大同日报社与大同长城学会举办的“我与长城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让作者讲述各自长城保护、长城旅游、长城研究等方面的故事;“爱我中华、爱我长城”专题讲座进校园活动及“说说大同长城”文化大讲堂活动也将陆续开展,值得期待。
三
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旅游新三板,大同屏三晋、拱京师,自古即为九边重镇、战略要冲,长城资源丰厚,境内现存古长城493公里。其中,汉代、北魏、北齐等早期长城150公里,明代长城343公里。长度较长、时代跨度大、分布范围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堪称长城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长城中十分重要的华彩段落。
依托如此丰厚的长城资源,打造中国·大同长城文化季活动品牌,不仅是长城人的心愿,也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助推。从职能部门主办到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国长城学会、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联合主办,从个别单位协办、承办到市文物局、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文化局、大同日报传媒集团、大同广播电视台、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大同长城学会共同承办,从圈内的活动到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关注,中国·大同长城文化季正展现出日益成熟的魅力,必将成为有影响有价值的城市文化旅游活动品牌,为推动大同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献上一份不可低估的力量。
后一篇:想给他俩拍张照,总有一位没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