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查睿:Airbnb“民宿”安在长城上,搞事情?别急着一棍子打死

(2018-08-07 15:45:34)
标签:

查睿

上观

夜宿长城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Airbnb“民宿”安在长城上,搞事情?别急着一棍子打死!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查睿     2018-08-06

摘要:毕竟,长城不能仅“死”在博物馆中,合理利用,才能让长城再“活”五百年。

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夜宿长城有将是何种壮阔的体验?著名民宿平台Airbnb就打起了长城的主意。

长城上住一晚是什么样的体验

本月初,Airbnb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这一次,我们把家安在了长城之上。2600岁的长城邀请你成为他的房客。”

据了解,Airbnb将从全球11个国家招募4组共8人来体验“长城一夜”。该活动的宣传视频制作也很精美,蜿蜒在葱郁高山上的长城,其中一个烽火台格外抢眼,原来这里被装饰成一个卧室,里面有大床、台灯、地毯、座椅等简单家具,看上去舒适温馨。

此外还有长城晚餐、古典音乐体验、保护长城体验等项目。

看似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在网上却引发了“破坏长城”的非议。

对此,主办方回应称:“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是我们活动的初衷,我们整个活动过程不会在长城上动一颗钉子,也邀请了长城保护专家带领大家参与长城修复与保护活动,希望向全世界展示长城的建筑及文化魅力,共同保护长城深厚的文化遗产”。

另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主办方也承诺,该活动是临时活动,不涉及固定物搭建,也不破坏长城风貌。事先与相关文物部门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举办地政府和市区两级旅游部门的支持。

作为监管方之一,北京市延庆区文委文物科工作人员在查询后表示,此活动是由Airbnb和北京市八达岭旅游总公司联合策划的,“我们肯定会对这个活动持续关注并进行监督,绝不允许破坏文物的事儿发生”。

“长城一夜”违法吗?

虽然主办方有所解释,但显然并不能“堵”住悠悠众人口。无论是坊间还是媒体,均表达了质疑声。

@elsa_77157 和@五两风轻 的质疑声比较有代表性:“现在古迹也可以租来做民宿生意了?”“长城是文物古迹,可以随便这样当民宿使用吗?”

也有人质疑活动审批的合法性。

@萌狗有户口 问道:“长城也算是文物吧,是保护建筑吧,这样的项目可以通过审批吗?确定是合法的吗?”

不得不说,这一审批的确值得商榷。

《潇湘晨报》指出,在《长城保护条例》中,“架设、安装与长城保护无关的设施、设备”被列入“禁止在长城从事的活动”。这些禁止性规定,任何单位任何人都应该遵守。而将长城烽火台装饰成一个“家”,恐怕就违反了“架设、安装与长城保护无关的设施、设备”的禁令。

即便主办方再三强调“不破坏长城风貌”,但是一个长达数日的活动,很难做到毫发未损。

@东方网 表示,这一活动肯定涉及到体验者的衣食住行,也自然少不了住宿必备的一切设施,而这些又怎能不与水电、灯光、排污等相关?如此,称此次活动“不会在长城上动一颗钉子”也好,“邀请了长城保护专家带领大家参与长城修复与保护活动”也罢,还是令人怀疑在长城用晚餐、住宿,或是享受古典音乐体验等项目,真的能像主办方承诺得不会给长城造成危害那么轻松。

哪怕是真的不伤害长城,但是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用来商业炒作似乎同样不妥。《北京青年报》认为,这是民宿平台参与策划的一种商业炒作活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广专做民宿的网络平台,而不是真正基于保护长城的公益目的。而长城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迹,不应该成为商家牟取名利的工具。

不过,也有人觉得“长城一夜”是一个很棒的创意,对文化产业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活动守则上写得很清楚,会做好保护工作,而且一共就4组人,想必选上的人素质也不低。”@PassengerB 表示,欢迎举办更多活动推广一些中国文化,只要做得好是可以支持的。

@红网 也撰文指出,为宏扬传统文化,盘活“文化遗产”,旅游部门及企业不断创新势在必行;在长城上搞“民宿”并辅之以文化活动,不失为“金点子”,能扩大长城在全世界的影响,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领略华夏文化,从而让这些“文化遗产”产生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之双丰收。

文章同样也表示,此次活动还只是尝试性的,危害也微乎其微。可怕的是,此风一开,尝到甜头后,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聚焦“长城”,争相到长城上开“民宿”,更大的麻烦也就接踵而来,由此带来的伤害难以估量。

合理利用才是更好的保护

如今,“长城一夜”有监管部门及舆论等多方面的监督,想必“捅不出娄子”,但背后有关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讨论,更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广泛存在着三种现象:一是不管不问,让大量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荒废倒塌,就此消失;二是过度保护,把古建筑同人割离开来,把里面的人都清理出去,弄成纪念馆或者旅游点;三是假古董,新造一堆仿古建筑现充,明清一条街、三国城等。”在@建筑师之死 眼中,保护古建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它一直被使用下去。

这种想法是当下建筑遗产保护比较主流的观点。

知乎@蓝鲸小镇 也列举了在该方面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

比如《雅典宪章》表示,为了延续文物建筑的生命,必须继续使用它们,但使用的目的是保护它们的历史和艺术特性;

《内罗毕建议》表示,把历史地段的保护同现代的社会生活相结合;

《马丘比丘宪章》表示,保护、恢复和重新利用现有的历史遗迹及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相结合,以保护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在历史街区的再生和更新过程中,应该把设计质量优秀的当代建筑包括在内。

《华盛顿宪章》表示,为使历史城市和地区适于现代社会生活,可以谨慎地改进或设置公共服务设施。

“具有当代特色的新建筑只要与原有建筑相和谐,就是受欢迎的。”@蓝鲸小镇 认为,历史建筑不应是死的遗产,而应同现代的生活相结合。那么如何保证历史街区中建筑的合理改造和优秀建筑的质量,是当下最值得去思考的。

早在2013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会议上也表示,“保护与利用本身不是对立的,应该相辅相成、密切关联”,文物合理的利用,有利于保护;或者说只有用,才能长期保护,这也是国际潮流和理念。

但是,在利用开发的过程中,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建筑遗产再利用的根本原则。“能搞公益性展示利用的,不要搞商业;如果需要产业开发的,优先考虑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利用的时候,要注意在内容和形式上彰显建筑文化遗产的内涵,突出当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元素。无论何种形式的利用,都不能违背公民教育的准则和社会道德的底线。”

文化遗产保护向来是一件耗时耗钱的工程,适当地引入社会资本,并不是一件坏事。

今年年初,北京市怀柔区文委披露,箭扣长城修缮将尝试引入社会资本的计划,在这一段的修缮工程上将尝试双甲方机制。在资金的使用上,将实现资金去向全程公开透明,资金使用也更加灵活,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追加投入。

这一做法在山西也有很好的实践。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但由于缺少资金等原因,山西境内的古建筑不仅损毁严重,而且大量村落内的古建及构件被盗窃或买卖。古建筑保护志愿者走访了山西400多处古建,发现80%的古建存在丢失构件现象,其中不乏村中整座戏台、庙宇被卖掉。基于此,2017年初,山西启动了文物认养政策,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以认领认养的方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

毋庸置疑,长城作为民族象征和文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但商业利用并不等于过度开发,在严格监管的框架内,大家不妨对“长城一夜”此类活动宽容些,毕竟,长城不能仅“死”在博物馆中,合理利用,才能让长城再“活”五百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