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型奇特的王庄堡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王庄堡)
王庄堡位于浑源县东南45公里,坐落于北岳恒山山间小盆地,西畔有二龙山盘错,东畔为虎头山所顶托,唐河纵贯山麓,地形由西向东倾斜。西南与繁峙为邻,东南与灵丘相望。
王庄堡初以王姓为土著,又明代处于防范北方强族鞑靼、瓦剌的“九边”地带,筑有堡城,因称“王家庄堡”。
王庄堡处于三岔路口,这个堡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大同府城去河北和经涞源去京师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从大同府经这里向繁峙、五台、太原南下的重要关口。

(王庄堡南门)
(王庄堡南街)
(王庄堡南门里墙上的碑刻)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王庄堡)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对王庄堡的说明)
根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及《三云筹俎考》记载,这个城堡自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土筑,万历三十三年(1605)包砖。周长二里八分,高二丈二尺。另据《山西通志》记载:
“墙高三丈,雉堞六尺,垛口五百二十六,楼橹十二,周六百一十七尺,南、北二门。瓮城高二丈五尺,壕阔二丈,深七尺。”现部分墙段尚存遗迹,多数被毁。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还记载:“原设驿丞一员,后万历十九年(1591),因地方山岩路岖,时常盗贼生发,议添操守一员,把总一员。所领见在旗军二百余名,马一十匹,止管火路墩台四座。”
在《浑源县志》 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永乐年间,王庄堡置操守1员、坐堡1员、把总2员、管队8员、马军10员、步军190员。到万历四十年(1612),王家庄驿堡置操守1员、坐堡1员、把总2员、骑兵10员、步军190员。雍正七年(1729),移灵丘千总一员驻守王家庄驿堡。雍正十年(1732)时,改守备为都司,置步兵140员、马兵66员。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家庄驿堡设外委千总1员。
器械装备根据《浑源县志》记载,明朝时备盔甲10副,刀17柄,弓75张,箭300枝,大将军炮4位,雉炮30枚火药35公斤。清朝时备毒虎炮3位,灭寇炮2位,大小连珠炮18位,牛腿炮6位,三眼镜20枝。

(《三云筹俎考》中的王庄堡)
(《三云筹俎考》中对王庄堡的说明)
通常堡子多为方形,或长方形,而王庄堡外型奇特,东边最长,北边次之。在长方形的基础上西南切去2个方角。南北各一城门。北门上有一城楼,南门无。东南、东北、西北有角楼,垂直于北墙的西墙南端有角楼。堡内还有个小堡,这在所有的城堡中实属少有。小堡向东留有一门。整个城堡象一把短枪直指平型关。
现在城堡的战略防御功能已经不再存在,王庄堡已经设镇,是镇政府所在地。是方圆几十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虽然拐弯抹角的西墙已经不在,北门及城楼、四座角楼和堡中堡不存在,但是整个城堡尚属保存较好,包砖基本完整,南门还算完好。
(王庄堡南门)
(王庄堡南门)
王庄堡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就是著名的汤头温泉。
汤头温泉,水量充沛,四季不断,温度恒定在63゜C左右。据专家勘测化验,温泉地下有死火山地热,泉水内含有镭、氡等多种放射性原素和钾、钠、钙、镁、硫化氢等多种矿物质,对于皮肤病、糖尿病、关节炎、风湿病、神经衰弱等疑难杂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远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人们就懂得利用温泉治疗各种病症,甚至某些帝、王、将、相也喜欢来汤头沐浴,以图身体健康。因此,北魏王朝曾在此修建行宫,经常驻跸疗养。正如《大同府志》所述:“兴光元年冬十一月,帝自中山还,幸灵邱至温泉宫——高祖太和二年春二月,行幸代郡汤泉——三年春二月,幸代郡温泉。”后来,辽代景宗皇帝于“统和十八年秋七月,驻跸于温泉。”
为了充分利用温泉,造福于人类,浑源县政府于1974年在汤头村,动工兴建一所疗养院,四周林荫茂盛,花果满园,浴室宽阔讲究,置有男、女池塘、盆塘及分类病案盆塘,专供广大游客居住疗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同镇图本》中的王庄堡)
主要参考资料:
1、[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2、[明]王士琦:《三云筹俎考》
3、山西省浑源县志编纂委员会:《浑源县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
4.
陈海燕、董耀会:《中国长城志——图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