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安徽、河南要争花木兰,大同人肯定不答应
最近,湖北黄陂举办“木兰文化”征文,声称花木兰是黄陂人。因为黄陂有木兰山、木兰墓和木兰庙,黄陂还成立木兰文化研究会,号称木兰文化圣地。
无独有偶,安徽亳州也自称是花木兰的故乡,同样有花木兰庙,塑有花木兰像,还有皇帝诏见花木兰的地方。
此外,河南商丘虞县有花木兰乡,有花木兰祠,有花木兰墓,还有花木兰宗族,也称是花木兰乡。
陕西延安也有花木兰墓,说花木兰是延安人。
那么,花木兰究竟是哪里人?
关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是南北朝民歌《木兰辞》反映的事实,此外再在任何历史资料中找不到一言半语记载。《木兰辞》中有皇帝在明堂诏见花木兰的记载,当时南北两朝只有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有明堂。而在古城保护中,大同原址原貌地恢复了明堂,成为大同一景。
既如此,那为何各地又有那么多的花木兰故乡?
这事需从两个方面说起。
第一是抢名人,这事在中国由来已久。
第二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传颂千古,唐代皇帝又封她为“孝烈将军”。她的事迹不只被列入中学课本,故事还搬上舞台,上演历史达千余年;近代又拍电影、电视剧,使花木兰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千百年来,因花木兰的名声太大,对人们的影响太深。一些地方修了花木兰庙,视她为神,将她供起来。还有的地方埋一块写有花木兰的牌匾,修了花木兰墓,进行祭祀。这样一来,花木兰墓便像三皇墓一样遍布各处。
可从实际情况来看,花木兰是地地道道的大同人。大同在北魏时期生活着很多游牧民族移民,从《木兰辞》来看花木兰是游牧民族,那时只有游牧民族的女子才从小就习武,而湖北
和安徽等地不可能生活着游牧民族,事实只有大同才符合木兰故里的客观要求。
因而在明堂公园的明堂前,应塑造花木兰敬见孝文帝铜像,再现1500年前花木兰出征凯旋回朝景象,这不只告述人们花木兰是大同人,也为明堂公园增添生动鲜活的一景,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氛围。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甭争了!花木兰当然是大同人。
作者:大同知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