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强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情况

标签: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关强 |
分类: 时事、评论、新闻、杂谈 |
创新组织管理方式
保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顺利实施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元绍达 摄)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情况。
关强介绍,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简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2003年,实施了探源工程预研究。2004-2015年,探源工程由科技部批复,国家文物局负责组织,依托“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
关强指出,“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探源工程实施期间,调动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项学术资源,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度发掘了不同学科的潜力。国家文物局与科技部一起,通过下述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了探源工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科技部、文物局、教育部、财政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与中国科协等8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从管理层面,探索多学科、多部门联动的学术研究管理机制。
二是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由严文明、李伯谦、朱凤瀚等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在学术层面,为探源工程的顶层设计提供咨询,把握探源工程的研究方向。
三是设立了项目执行组和秘书处,强化探源工程的组织协调机制。项目下设的各课题实行双组长负责制,由考古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共同牵头,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四是项目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咨询机制,发挥外部机构的监督、咨询作用,保证探源工程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