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严-
-郑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082
  • 关注人气:1,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耀会:《长城旅游发展之文化敬畏》

(2018-04-18 17:08:41)
标签:

董耀会

长城旅游发展

文化敬畏

国际城市论坛

2017年会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长城旅游发展之文化敬畏》
2018-01-05     IUD长城文化研究 长城观

在12月22日举办的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7年会上,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以“长城旅游发展之文化敬畏”为题做主题演讲。董会长从长城的意义、认知长城、农牧分界线、长城内外、长城旅游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现对其演讲内容进行整理,供参阅。

目前,北京正在进行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工作,其中长城文化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往往是独立地去认识三个文化带,但其实三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闭合的系统。因为长城周边所需的许多军事物资保障都是通过运河输送而来的。此外,永定河是唯一一条与长城密切联系的河流,它的发源地、中游、下游,始终与长城相伴,从山西宁武关、雁门关、紫荆关、倒马关,再到河防口、沿河城,与北运河相交,是一个闭合的文化带,在这样一个区域当中,长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做长城文化带建设,要对长城文化给予足够的敬畏,但目前对长城文化的理解还有待于加强。

一、长城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特殊现象当中,长城起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建长城?今天站在人类文明的视角解读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贡献的价值在什么地方?这就需要一本书在文化的层面上回答这些问题,并真正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做出来。北京市政协、6区政协和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编撰的《长城踞北》是第一套对长城文化进行认真梳理的书,是既有学术价值,又面向广大读者,具有普及性、可读性的读本。如今对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研究成果已经很丰硕了,但对于长城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却忽视了它,对长城的研究成果缺失得很多。下面将对长城的意义做一下解读,长城意义的关键词有三个:生存、秩序、发展。人类文明从远古到今天,再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始终面临着这三大问题,这三个问题与长城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生存。每个人无论官位多高,名气多大,财富多少,前提都是活着。一旦生命个体死亡,这些身外之物就与自己无关了。同理,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就全人类而言,如果人类都灭绝了,人类文明就没有价值了。因此,生存是人类从远古到今天,到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始终面临的首要问题。面对这一首要问题,长城从冷兵器时期开始修建长城,一直到冷兵器时期结束,长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这个“生存”不仅是长城内的生存,也包括长城外的生存。
第二,秩序。长城的修建是构建了长城内外秩序的。很多人认为长城仅是为战争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长城是为和平而修筑的。正因为有了长城,才构建起长城内外农耕与游牧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游牧经济是非常单一的经济类型,主要靠草原生存,但却不可能一年四季都依靠草原。草原物资匮乏的季节,游牧民族就对农耕经济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而获取物资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贸易,二是强掠。如果强掠成为常态,贸易秩序就构建不起来。长城的修建为农牧交错地带构建起一个这样的秩序:游牧经济在长城外面放牧,农耕经济在长城里面耕种,通过长城沿线成千上万的关口进行贸易,这是长城的常态。因此长城并不仅仅是为打仗而修筑的,实际上是为了保证农业区域文明的高度发展,同时成为通过长城的关口进行民族的碰撞和融合的纽带,使得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进行融合,构建起了今天的中华文明。这个融合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也引出下面的一个关键词。
第三,发展。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其实古民族就更多,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众多民族一起走在一条路上,在这几千年共同走过来的过程当中,中华文明找到了在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其实这也是人类文明要一直走下去,可以走到久远的唯一的方向。其实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共存的文明。修建长城实际上是对长城内外的承认,因此构建长城内外的秩序并不是对长城以北的打击、歼灭,而是构建文化的共存。当年我陪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布什去长城,在长城上,他们问是什么样的力量能使得中国付出这么大的心血,去修建这么雄伟的长城,我回答道是一个和平的愿望,不想打仗的愿望。将长城修筑得如此之雄伟,就是因为农耕民族世世代代都不想战争,因此才会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长城,长城的使用实际上是对人类发展非常重要的引领。在人类文明走向当中,在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二、对长城的认知
第一,长城是古代的,承载着历史重要信息。现在很多地方修长城,包括去年辽河小河口把长城修成那样,社会反响非常强烈。50年代修长城是因为贫穷,很多地方的长城砖被拆了做别的建筑材料,如今富裕了,回看过去,子孙后代看到这一代人修长城其实是对长城的一种破坏,愧对祖先。实际上正是因为这样的工程破坏了古代性,破坏了历史信息的传承。虽然有的地方的长城已经修好,但是人们心目当中的长城没了,因为它的历史信息被修没了。第二,长城是连续的墙体。第三,长城是纵深防御体系。

三、对农牧的认知
长城除了在春秋战国起源时期作为各诸侯国之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之外,主要起到平衡农牧关系的作用。涉及到农牧关系,有三个层次:经济类型、族群和政权。
第一,经济类型。经济类型就是农耕与游牧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类型,不做过多解释了。
第二,族群。以农耕和游牧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为生活基础形成的族群,也形成了不同的族群文化。
第三,政权。这是在不同经济类型地区、不同经济类型族群背景下形成的政权,在长城沿线的战争就是政权之间的行为。

四、对长城内外的认识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扣到长城内外,其实我们今天理解的长城,包括《长城踞北》,这样一套具有文献意义的丛书当中,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是秦始皇的代表,也不是朱元璋的代表,所以今天在写长城、讲长城的时候,既不能站在长城里面的立场,也不能站在长城外面的立场,要站在长城的上面来看长城。这样一个观点,使得这套书有一个非常好的定位。
我喜欢用中国的“中”字比喻长城。中间的一竖理解为长城的话,这个字就有三种内涵:第一,左边是长城内,右边是长城外,长城内和长城外是独立存在的。第二,左边和右边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左右平衡。如果长城内能离开长城外,那么就不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修筑长城了,远离长城外就可以了;如果长城外能离开长城内,那么不断南下进攻就可以了,但结果并没有。因此还是体现了谁也离不开谁。第三,这是一个整体,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秩序化。

五、对长城旅游的理解
现在长城文化带的构建,不仅仅是要做旅游,还应该涉及到以下三个内容。
第一是文化的表达。我们现在关注长城主要是两个方面,长城之所以伟大,也正是由这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是长城历史的长,据文献记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长城开始发挥作用,其实在公元前2600年长城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在春秋时期楚国出土的青铜器上,人们发现有“长城”二字,距今也有将近2500年的历史。在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一直到今天,已经形成了非常多的文化元素,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研究关注的是历史。二是关注长城体量的长,建筑体量的长,万里长城万里长,如果不是万里长,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如果只有十里长城,那么长城就不是今天这样的地位了。
但是在关注这两个“长”的时候,我们长期忽略了生活在其时间和空间当中的人,这个恰恰是我们今天在做长城文化带时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一点。北京市政协、区政协和北京国际城市研究院编撰的《长城踞北》,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在记述了长城历史的长和建筑体量长的同时,高度关注了生活在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我们在构建文化带的过程当中,应该高度关注这一点。但是现在旅游的发展,恰恰很多地方忽略历史,忽略了这样的文化。比如很多长城小城堡,其中生活着人,内部街区的机理都保存得非常好。如今做旅游开发,把里面所有的民房都拆掉,按照现在的酒店模式来建,舒适度有所提高。尽管城堡四面的城墙没拆,新的旅游设施都建在四面的城墙里,但是四面的城墙保留了,这样的古城就算是保留下来了吗?不是,其实在这样的古村子里面,有很多的人出生,有很多的人死亡,有很多人婚丧嫁娶,有很多很多的历史,但那些房子被推平的时候,古城文化的脉就被绝了,绝了文脉以后,四面城墙的保留只是途有其形式。当然,保留比不保留好,如果四面城墙都拆了,就是更大得罪过了。如今在构建长城文化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如何以敬畏之心来敬畏长城的文化,这是一直需要讨论下去的话题,但现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第二,长城的观光旅游。从长城的旅游来讲,以往都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修一段长城圈起来就发展旅游。在北京为什么“野长城”这样的概念被提升起来了呢?“野长城”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修,没有圈起来,没有卖门票这样地段的长城。大家都在去攀爬所谓的野长城,仅仅通过观光旅游区的景点模式来发展长城文化带旅游是十分不够的。因为今天能进行观光旅游开发的景点该做的都已经差不多了。有些地段没有做起来是有各自原因的,比如箭扣长城,应该如何尽快在那里构建起新的旅游发展的模式,在箭扣长城一带比较危险,每年都会有人因攀爬箭扣长城而发生伤亡。而且在这样的地带,每年有六七十万人去参观,且依然是“放羊状态”似的游览。政府应该尽快规划,尽快把它发展成一个旅游区,能够使它在满足游人旅游消费需要的同时,保障游人的安全和长城的安全。
像箭扣长城这样的,在观光旅游层面上还有很大前景的地方并不多,更多的地方是作为一个区域来进行旅游发展。比如北京有6个区有长城,因此要充分做好整体的发展规划,使这6个区的长城文化带实现整体的旅游发展,并能在科学的理念下走得更长、更远,这是长城文化带提出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长城文化带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特别期待这些成果能够使长城文化带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念上,而是将民族文化这张牌在民族自信的基石上真正打起来,让长城保护与利用的成果造福社会,使长城沿线的老百姓能因为长城的保护和利用过上好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