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与文化遗产研讨会
2018-01-23
六合建筑工作室
2018年1月18日,天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成员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长城与文化遗产研讨会。
受邀参加研讨会的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于冰所长及长城战队成员张依萌、刘文艳和许慧君;承办方参会的人员有实验室主任张玉坤教授及实验室骨干科研人员、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测绘重点科研基地成员、天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所代表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六合建筑工作室,以及从建筑学院毕业的长城专题研究各位作者。
文物研究所于冰所长对文物研究所下辖的理论政策研究室、文物考古研究室和长城保护研究室的研究方向、科研课题、学术成果和重要科学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绍,包括长城保护工程技术规范、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南海一号考古发掘、与意大利国家委员及英国哈德良长城基金会等开展的合作项目等;张依萌馆员做了关于空间信息技术与长城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数据库架构、信息分类、长城管理等多方面情况;刘文艳馆员做了关于长城保护与开放利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河北、山西、内蒙等省、市长城的景区、徒步和遗址公园三种开放方式与各自存在的问题;许慧君馆员做了关堡形制建置研究和长城保护员及保护员APP信息采集的报告。于冰所长和骨干科研成员的报告信息量很大,从宏观策略到技术细节,图文并茂地为参会人员展示了国家在长城保护管理方面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实验室主任张玉坤教授作了《长城防御体系研究进展汇报》的报告,介绍了九边重镇、重要关城专题研究和军事聚落GIS空间数据库建设的过程、方法和思路,重点介绍了里坊制与长城军事制度的关系、汉长城和明长城防御体系及对长城防御体系的秩序带认识。李哲副教授做了题为《传统村落空间计算方法及其在长城研究中的推广》的报告,介绍了低空信息技术在长城、聚落及遗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传统村落的物理环境解析、GIS分析与传统村落生态思想的量化比较、长城遗产三维数据获取、空间分析与全景展示技术等。
参会人员就长城遗产监测技术、数据库在可视化方面的优化、长城保护员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虽然研讨会持续了一整天,但仍感仓促,毕竟长城在尺度上和时空跨度上都超出一般遗产的界限,保护与管理工作涉及到从认识论到方法论诸多方面和层次的问题,此次研讨会促进了双方在长城研究保护方面的沟通与了解,为后续开展合作研究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文案|李严
排版|赵玉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