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严-
-郑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965
  • 关注人气:1,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昊征:内蒙古固阳县两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2018-01-07 19:18:28)
标签:

内蒙古

固阳县

秦长城

历史文化

学术研讨会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固阳县两次学术研讨会回顾  
2018-01-04    作者:刘昊征     来源:稒阳文化    

    2007年,固阳县委、县政府先后主办了“首届大后山民俗文化研讨会”和“秦长城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这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对于挖掘和整理固阳地区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次活动均由当时的固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承办。笔者曾全程参与两次学术研讨会的组织工作,现就相关情况忆述如下。


    2007年3月5日至12日,固阳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大后山民俗文化节”。正如当时参加文化节开幕式的市领导所说,固阳县举办的大后山民俗文化节是一次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有益尝试,是发掘文化资源、打造固阳名片的大胆实践。文化节包括开幕式、闭幕式文艺演出,民俗灯展,民间文艺踩街表演,焰火、转九曲活动,固阳老街特色餐饮活动,家乡亲人联谊活动,民俗文化艺术展和民俗文化研讨会等内容。有必要提一下此次文化节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举办了固阳文化史上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可以说,这也是固阳县新闻宣传史上的第一次。

刘昊征:内蒙古固阳县两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民俗文化研讨会的准备工作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邀请到的参会专家学者有: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民俗艺术专家陈竟教授,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那顺,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新和,内蒙古通志馆馆长、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邢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要红霞。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还有包头市大漠文化艺术中心理事长、西口文化研究会会长郑少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包头市黄研会文史学会副会长李野,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柳陆,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会理事、内蒙古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贵,国家一级编剧、包头市文化局专家组成员宋晓岗等。固阳县本土学者白永兴、刘春明、岳建军等也参加了研讨会。时过境迁,当年参加研讨会的李野、柳陆两位老师已经辞世,每忆及此,不禁唏嘘。

刘昊征:内蒙古固阳县两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与会专家学者于3月6日陆续报到。研讨会于3月7日在当时的固阳宾馆一楼东会议室举行,会期一天。尽管会前曾通知与会专家准备会议交流论文,但由于时间关系,部分专家学者未按会议要求递交论文。会议收到的书面论文有张贵老师《西口外大后山年俗初探》、柳陆老师《新说固阳“三宝”及农家饭菜》、刘新和老师《论大后山年俗文化与注意力经济(提纲)》、白永兴老师《固阳节庆民俗源远流长》、岳建军老师《固阳年俗的嬗变与承继》、刘春明老师《大后山民俗文化漫谈》等。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别做了精彩发言,经整理,主要有陈竟老师《弘扬传统年俗文化》、那顺老师《摸清家底,才能准确定位和有效地抢救与保护》、郑少如老师《大后山民俗文化》、要红霞老师《固阳民俗文化造型艺术发展漫谈》、张贵老师《大后山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现实意义》等。遗憾的是,此次研讨会论文没有以任何形式结集公布。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全程参与了大后山民俗文化节各项活动,对固阳地区诸多民俗事象产生浓厚兴趣,并提出许多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在研讨会后形成的《关于首届大后山民俗文化研讨会召开情况的报告》中,对此次研讨会的成果做了总结:
    1、大后山年俗文化是一种新的、独立的地域文化系统;
    2、大后山年俗文化是一项亟待整理与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恰当的措施来引导和扶持大后山民俗文化。
    同时,提出具体建议:
    1、继续加强大后山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一套支撑大后山民俗文化的理论成果;
    2、筹办一次全国性的年俗文化节;
    3、定位一个更具体、更有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如“秦长城文化之乡”“中国·固阳秦长城年俗文化节”等;
    4、筹建一个永久性的“民俗博物馆”;
    5、尽快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切实做好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保护;
    6、保留好人民广场的规模、式样,确保活动有场所。
    以上资料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大后山年俗文化”。此次研讨会后,县文体广电局就此形成一个研究课题,即“大后山年俗文化课题研究”。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课题只出了一个研究方案,便再无下文。但是此次研讨会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那顺老师建议,固阳文体广电局于当年启动了《固阳民俗》一书的编撰工作。该书严格按照中国民协“中国民俗志(县卷本)”大纲编写,并于2009年8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为以后固阳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征集、挖掘、申报提供了依据。

    行文至此,还想写两段花絮。
    一是郑少如老师在研讨会召开之前,写了一篇《大后山民俗文化》的文章,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抒写了自己对大后山民俗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固阳这块热土的热爱和期待。

刘昊征:内蒙古固阳县两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二是李野老师在会议期间即兴赋诗一首,为固阳文坛再添一段佳话:

五律·固阳颂 

六镇尊怀朔,春坤绣绿茵。
长城秦与汉,岩画鹿同人。
莜麦山乡好,民风此地淳。
欣然转九曲,小曲更牵魂。

刘昊征:内蒙古固阳县两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大后山民俗文化研讨会只召开了一次,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再未举办过。


    举办一次以秦长城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是当时固阳文化系统针对固阳文化事业发展进程提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是为了打造一张响亮的文化品牌。此前,连续三年举办以秦长城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对于秦长城文化品牌的打造起到了造势升温的作用。但是,真正挖掘秦长城文化的内涵还需要借助学术界的力量。当时的困惑还在于如何使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统一。因此,有了这么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从研讨会的名称可以看出,当年固阳文化人的谨慎,以及与会学人对于举国上下借助历史遗迹大搞旅游开发这一行为的无奈和有限的包容。尽管没有大大方方地提出“旅游开发”,但“历史文化传承”多少有那么一点儿欲说还休的意思。当然,研讨的主题最终还是落脚于“保护”。关于研讨会名称,还是请教了自治区文物局文物处的王大方处长才最终定下来的。
    研讨会参会人员的确定也是几经周折。县文体广电局杨惦恩局长与包头市文物处张海斌处长、自治区文物局王大方处长商议以后,决定邀请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周边盟市、省区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参会。当时邮寄邀请函的范围很大,有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长城学会,宁夏、甘肃、河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文物管理部门,以及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馆、巴彦淖尔市文物工作站、乌兰察布市博物馆、乌海市博物馆、包头市博物馆、包头市文物处等。还邀请了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的记者。最终前来参会的区外专家学者有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国强、编辑部主任郑严,辽宁省文物局局长张春雨,河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李文龙;参会的区内专家学者有内蒙古文化厅副厅长、内蒙古文物局局长刘兆和,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吉平、张亚强、索秀芬、孙建华;包头市博物馆馆长谭士俊、副研究馆员杜华,巴彦淖尔市文物工作站胡彦春、胡怀峰、程龙军,包头市文物处处长张海斌。研讨会还邀请到《中国文物报》的记者。固阳本土学者白永兴、岳建军也参加了研讨会。

    2007年8月18日,由固阳县委、县政府主办,固阳县文体广电局承办的“秦长城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固阳宾馆一楼东会议室举行。此次研讨会也是当年中国·固阳第四届秦长城文化艺术节暨内蒙古首届戏剧“娜仁花”奖演员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由固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杨惦恩局长主持。会议首先宣读了罗哲文老先生的贺信。老先生因左腿跌伤,未能出席研讨会,故亲笔致贺。随后,由固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军致欢迎辞。接着,按照会议议程安排,专家学者们进行了一天的研讨发言。8月19日,与会专家实地到秦长城进行了考察。

    此次研讨会的筹备与年初大后山民俗文化研讨会相比,还是比较充分的。从2007年3月份就开始策划,并与相关各方进行了多次接触。同年5月,《固阳秦长城》一书出版,该书收录了固阳秦长城文物调查及其保护加固修缮的方案及成果,也收录了与固阳秦长城相邻的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的秦长城文物调查成果,是一本文物考古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图书。该书的出版为研讨会的召开先期做了铺垫。尽管如此,研讨会论文的前期收集还是不理想。因此,研讨会的最终成果是以整理的会议录音资料为依据的。会议期间印发的论文有王大方《长城岂止万里长——内蒙古的历代长城》、李文龙《河北北部赵、燕、秦长城的调查与研究(提纲)》、谭士俊与杜华《略谈长城的科学保护及其有效利用》、武俊生《乌海市秦长城浅谈》、岳建军《保护开发秦长城,宣传教育要先行》、吴春龙《固阳秦始皇长城对发展旅游经济的作用》等。会后提交的论文有董耀会《论秦始皇长城的创建与边地开发经营》。根据录音整理的发言有刘兆和《从大中华角度看长城》、董耀会《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与《在研讨会闭幕时的发言》、吴国强《长城是世界的,固阳也应该走向世界》、王大方《谈内蒙古的长城保护》、张海斌《认真调查、发掘、保护秦长城》、谭士俊《秦长城的保护和利用》、白永兴《认识固阳秦长城》、胡彦春《巴彦淖尔秦汉长城概况》、吉平《长城调查工作两例》、索秀芬《长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等。
    不论是会前收到的论文,还是会议期间的发言,大都围绕秦长城的保护与开发进行阐述。专家学者的观点还是一致的,都主张先保护、后开发,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要以科学保护为条件。这种理论上的支撑对于后来固阳县开发秦长城资源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刘昊征:内蒙古固阳县两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以上论文由中国长城学会会刊《中国长城博物馆》杂志于2007年10月以“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固阳秦长城研讨会专刊”形式刊发。专刊刊首是罗哲文先生的题词:“内蒙固阳秦长城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结构独具特色,保存很好,为万里长城遗存之精华段落,十分可贵。”专刊第一篇文章是罗哲文先生的《我和长城》,选自《罗哲文古建筑文集》。罗老先生于2012年5月逝世,享年88岁。老人生前对固阳秦长城的保护可谓费心竭力。在罗老先生及自治区考古专家的努力下,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人于2004年12月致信自治区、包头市及固阳县领导,希望地方政府重视对秦长城的保护、宣传及开发。此信已被收入《固阳秦长城》一书。此次研讨会前,因故未到会的罗老第二次致信固阳县委、县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刘昊征:内蒙古固阳县两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刘昊征:内蒙古固阳县两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研讨会的召开,为固阳文化系统与中国长城学会搭起了联系沟通的桥梁。此后几年,双方进行了数次合作,极大地扩大了固阳秦长城在全国的知名度。2008年元月,固阳县文体广电局应邀参加了中国长城学会年会,并在年会期间举办了“固阳秦长城摄影展”。2008年8月,第五届秦长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双方联合举办了“徒步走长城”活动,对固阳境内及周边旗县的秦长城进行了实地考察。2014年,“北魏六镇学术研讨会”在固阳召开,中国长城学会会刊《中国长城博物馆》副主编郑严先生参会,并以专刊的形式登载了研讨会部分论文。此时,固阳秦长城文化旅游节已经举办了十一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