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元鹏:“驴友的炊烟”熏黑的不仅是长城一堵墙

(2017-12-15 21:39:40)
标签:

长城做饭

驴友

长城保护

杂谈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驴友的炊烟”,熏黑的不仅是长城的一堵墙
2017-12-15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郭元鹏

  近日,一组驴友在密云古北口蟠龙山长城敌楼内生明火做饭的照片在网络上传播,照片中敌楼城墙已被熏黑。蟠龙山长城风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涉事驴友是从河北境内进入蟠龙山长城的,并未买票。景区管理人员发现时,其中大多数驴友已经下山,余下驴友的身份信息仍未确定。(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带着锅碗瓢勺,就在长城景区里,惬意做起了饭菜。吃到嘴里的是美味,吃到嘴里的是诗情,而我们看到的却是驴友的无序乱象。这样的“熏黑了长城的墙”的不文明饭菜社会如何下咽?

  “驴友的炊烟袅袅”再也没有了诗情画意可言,被熏黑的长城城墙在默默流泪,然而我们却不能只是帮助无辜的城墙擦拭泪痕。我们需要追问的是:“驴友的炊烟”还熏黑了什么?

  被熏黑的是法律尊严。这种破坏文物的行为,并非是稀奇的事情,在各个景区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人在文物上刻字,写下到此一游;有人和千年古树合影,竟然折断了树枝。说到底,这都是对文物的破坏。问题是,这样的行为到底有没有追究其责任?处罚没有痛感,才有了类似“长城做饭”的荒诞。

  被熏黑的是监管制度。对于文物的保护来说,我们有着很多监管制度,完全从监管制度来看,只要依据监管制度执行,一般情况是能杜绝破坏文物行为的。比如处处都安装了摄像头,比如安排了很多看管人员。可是,仅仅有摄像头的科技进步,仅仅有安保制度的完美设计,并不能确保文物安全。文物已经被破坏了,管理人员还浑然不知,这暴露的问题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驴友的炊烟”,从做饭,到吃饭,到离去,会是不小的一段时间,试问监管人员去哪里了?

  被熏黑的是道德素养。生活在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健康了,社会的肌体才能是健康的。细胞病了,社会的肌体也就病了。如今一些驴友的行为,越来越像“驴脾气”。明明有“山顶危险切莫探险”的提示,可是就有人“偏向虎山行”;明明有“闲人免进”的说明,可是就有人管不住“潇洒的脚步”。道德底线,文明底线的一再被突破,反映出了一些驴友素质的低下,对于任性而为的驴友是该好好管管了。有必要在《旅游法》中出台专门涉及驴友行为约束的章节,让不文明的驴友受到应有的惩罚。

  “驴友的炊烟”,熏黑的不仅是长城的一堵墙。试问“驴友的炊烟”是如何袅袅升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