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门头沟区见证战争的文物“天桥浮碉堡群”被患“皮肤病”

(2017-11-10 13:58:28)
标签:

北京门头沟

天桥浮村

碉堡群

文物保护

记者崔毅飞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天桥浮碉堡群矗立门头沟69载 曾见证战争今患“皮肤病”
2017年11月09日    来源: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天桥浮碉堡群是北京罕见的由国民党军修建的碉堡,已被官方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北京门头沟区见证战争的文物“天桥浮碉堡群”被患“皮肤病”
图为:一座脱漆的碉堡,建筑变成了白色灰色相间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 崔毅飞

    然而,碉堡在2016年被用白色涂料粉饰。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近日回访发现,粉饰的涂料开始脱漆。

北京门头沟区见证战争的文物“天桥浮碉堡群”被患“皮肤病”
图为:一座脱漆的碉堡,建筑变成了白色灰色相间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 崔毅飞

    美白后的碉堡出现脱落、开裂
    天桥浮碉堡群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天桥浮村的横岭上,四座碉堡自南向北错落布局,明碉、暗堡、地道、战壕,扼守住山口的路径。碉堡利用山险,不仅视野极佳,更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北京门头沟区见证战争的文物“天桥浮碉堡群”被患“皮肤病”
图为:一座脱漆的碉堡,建筑变成了白色灰色相间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 崔毅飞

    2016年5月,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有工程队在碉堡附近进行整修,修建石板路,便于游人攀爬,同时碉堡被粉刷了白色涂料,看上去“焕然一新”。只是两座碉堡粉刷不够均匀,墙面好似得了“皮肤病”。
    近日,记者回访时注意到,美白后的碉堡后来又被涂上了一层灰色涂料,而且其中两座碉堡的灰色涂料出现了脱落、开裂的迹象。

北京门头沟区见证战争的文物“天桥浮碉堡群”被患“皮肤病”
图为:未进行粉饰的北侧碉堡,呈现出遗迹原有的风貌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 崔毅飞

    四座碉堡中,仅北侧碉堡未获粉饰,历经69年,拉毛的表面依然坚固附着在建筑上。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先生曾经探访天桥浮碉堡,在他印象中,四座碉堡坚固如初,并不存在安全隐患。他认为,沧桑的文物建筑应该尽可能保持原貌。

北京门头沟区见证战争的文物“天桥浮碉堡群”被患“皮肤病”
图为:遭到“美白”的碉堡,记者摄于2016年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 崔毅飞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认为,碉堡被粉刷后,等同于翻新,这种普通家庭装修的做法是不对的。
    据记者统计,北京地区遗存的民国时期碉堡多为侵华日军修造,中国军队的相关遗存比较罕见。北京市丰台区文物部门曾对当地遗存的碉堡进行保护,但仅限于对文物本体的加固、修建护栏、以及环境整治,并未进行任何粉饰。

    官方回应:涂白是为了保护文物
    大多数碉堡文物建造之后,未必发生过交火,天桥浮碉堡群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战斗。
    《京西军事遗址》记载:1948年国民党青年军208师5团一部驻守天桥浮,并修建碉堡等军事设施。同年腊月初三,北岳军分区独立团奉命攻打驻守在天桥浮的国民党军。夜间10点整战斗打响,天亮结束,双方伤亡上百人。
    时隔69年,如今天桥浮村人迹罕至,又地处山区,战争遗迹得以完整留存,且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当中,被官方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编号:110109945190000230。

北京门头沟区见证战争的文物“天桥浮碉堡群”被患“皮肤病”
图为:遭到“美白”的碉堡,记者摄于2016年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 崔毅飞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致电门头沟区龙泉镇文化中心,该科室负责镇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一名女工作人员介绍,她刚刚接手,并不了解之前的情况,会就此事进行核实。
    随后记者致电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一名男工作人员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文物保护,但那并非白漆。只是该涂料具体为何,他并未解释。当记者追问其为何灰色涂料仅一年就出现脱落,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