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家口市史学专家韩祥瑞先生撰《书之情》怀念老友安俊杰

(2017-10-19 16:11:51)
标签:

张家口

韩祥瑞

安俊杰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我市著名文化学者、史学专家韩祥瑞先生撰《书之情》怀念老友安俊杰
2017.10.19     思宇    来源:美篇  

张家口市史学专家韩祥瑞先生撰《书之情》怀念老友安俊杰


     安俊杰先生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2017年10月13日15时29分与世长辞。享年75岁。

张家口市史学专家韩祥瑞先生撰《书之情》怀念老友安俊杰

  安俊杰先生,河北怀安县人,1943年5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张家口师专。历任康保县邓油坊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尚义县委副书记,蔚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家口地区行署秘书长,蔚县县委书记,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
       2005年退休后,致力于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曾任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著作有《东瀛纪行》《行旅遐思》《濯墨集》《敏行集》《解读张家口》《泥河湾寻根记》《大境门史话》《细说张家口》《文论张家口》,《体会命运》为其第十部著作(嗣出)。
       主编《一代名臣魏象枢》《大好河山张家口》《旷世奇迹鸡鸣驿》《张家口灿烂的文化》《张家口多彩的民俗》《历代咏张家口诗词赏析》《张家口事典》《走进张家口》。
       参与编写《话说京西第一》《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张家口历史文化读本》《张家口百年史话》《晋察冀边区(张家口)文化研究丛书》。散文、论文和著作曾经多次获奖。2005年获张家口市第一届文艺繁荣特别贡献奖、2012年获张家口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究创作传承文化艺术先进个人。
       2016年,与爱人封金玉合作刊印《俊杰金玉书画集》。

《书之情》      

韩祥瑞        

         在安俊杰同志人生告别会结束的时候,我与每个参加的人一样都得到一份特殊的纪念品——安主席所著《细说张家口》,这本书我已经有了一本,但我还是十分珍惜这本特殊情境下得到的书。并由此想起了安主席与我以书为媒介,通过读书、赠书、编书而逐步相识、相知、相惜的件件往事。
       安主席与我有比较密切交往已经有15年之久,其中我们的共同爱好——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清楚地记得,安主席在张家口行署任秘书长的时后,就写了几本书:有记录他到日本所见所闻的《东瀛纪行》,有自选诗歌散文的《濯墨集》。一次我到他办公室谈工作,公事毕,安主席送给我他写的这几本书,因为他了解我也有时在报刊上写点东西。回家认真阅读后,被书中描写的异国情趣和流畅的笔触深深吸引。当时人们写书的还很少,安主席开风气之先,使我深感佩服,从此对安主席便有了一种亲近感。
        2002年我退居二线,正值全国掀起历史文化研究热,张家口市也如同全国一样,轰轰烈烈开始了对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掘工作。当时已经任市政协副主席的他被市里确定为历史文化研究的带头人,组建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有幸的是,安主席也将我引入了这个队伍,开始了我协助安主席编书艰难而快乐的历程。作为助手,我跟着安主席参加了《大好河山张家口》《话说京西第一》《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张家口历史文化读本》《历代咏张家口诗词赏析》《张家口事典》等书的编辑。在这些书籍的编撰中,大都是安主席领头当主编,我作为副主编之一,向安主席边学习边编写。编书成为我们经常联系的纽带,期间,几乎每天我们都要在一起研讨,咬文嚼字,有时还会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论,从中我进一 步感到安主席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编书过程中,安主席大胆放手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在编写《大境门史话》时,安主席硬是将我们两人的名字并列写在了一起,共同成了主编。后来在编写《张家口百年史话》时,他更是作为一章的作者,而将我与陈韶旭推到前台,让我们二人署名主编。
        安主席爱书成癖,每当有好书,他都眼睛发亮,爱不释手。由于我是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一些与研究会有业务联系的研究团体出书后,都要与研究会交流,往往将新书一次性交给我,让我转致安主席等领导。每当我将新书交予安主席时,他都喜形于色。更多的情形是安主席给我书,他所著和主编的书,都给过我。还特意给了我《蔚州志》《蔚州续志》等工具书。更使我感动的是,一次他到北京参加一个研讨会,会议间隙他到书店淘书,看到一本研究桑干河流域城市建设的书,知道我也关注这个问题,就特意为我也买了一本。当我得到这本专著后,怀着感激的心情认真阅读,从中得到了我想查阅的许多资料。
        安主席家中藏书颇丰,他将家里书房起名为千百书屋,还将五六千册书分类编目,以备随时阅读研究。有一件事使我永记心间,那是今年四五月间,安主席打电话说,有一部分书,我不看了,你要的话就给你吧。听到这里我不由心头一震。因为此时安主席已经查出肺癌,但精神尚好,依旧与我们一起开会,一起研讨。我感到这不但是安主席对我的一片心意,也包含着他内心难于言述的想法,作出如此安排,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我不由得一阵心酸。考虑到这些,我虽然知道安主席是真心的,但我内心真的不忍心要这些书,但也不能明白回绝。只是说,过一些时间才说吧。谁知道,不几天,安主席就来电话说,我已经整理出来了,你赶快过来拉书吧。在此情况下,我只好到安主席家将两箱书拉回家里,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回想起不能拒绝的、安主席的一片深情,不由潸然泪下。感到虽然我得到了安主席赠予的书,但心里却怅然若失,恐怕失去我最尊敬的领导和师长。安主席给我的这些书中,有他已编了书目的《北京专史集成》和《古都大同六书》,分别是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大同古都研究会赠予安主席的。是他近几年带领我们不断扩展研究领域,加强与北京、大同等地开展学术交流的见证。或许安主席将这些书交给我,还包含一点期许。但我深知,我是没有能力完成他的心愿的,一 是我也年过古稀,精力不济,二来我最不善于交际,只会在家里坐冷板凳读书写字。看来,我真的要辜负安主席的期望了。为此,我常心怀愧疚,有时甚至难于入眠。有几次,我去医院看望安主席,想说几句感激的话,但每次都欲说还休。因为我知道对安主席来说,他什么都明白,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
         这就是安主席与我之间“秀才人情一本书”的真实故事。

2017年10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