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上游,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全市国土面积9491平方公里,人口216.4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55.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7%。黄河自南向北流经银川80多公里,造就了富庶的银川平原。1957年国家邮政发行的特19《治理黄河》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一枚展示了黄河示意图,在黄河上游“几”字形的左边就是银川平原,银川城位于银川平原的核心地带。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古老的黄河文明,秀丽的塞上水色,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银川城市鲜明特色。
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是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银川建城历史可以追朔到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汉建北典农城,俗称吕城,为银川建城史揭开了第一页,至今已有近2400年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2015年8月23日,中国邮政发行《黄河》特种邮票一套9枚,其中第三枚《塞上江南》展现的是黄河孕育下的银川平原,邮票右上角为银川城,后正中是西夏国的陵园-西夏陵。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自秦、汉、唐以来,大兴水利,引黄灌溉,黄河在青铜峡渠首开引了数条干渠,秦渠、唐徕渠、汉延渠等干渠穿越银川市而过,孕育了富饶美丽的银川平原绿洲,“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这块平原绿洲被誉为“塞上江南”。解放后又兴修了西干渠、西夏渠、艾依河等水系,沟渠纵横,稻香鱼跃,“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国十大新天府”等美誉均由此而来。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由于黄河灌溉体系的形成和地质构造的影响,银川平原形成许多自然湖泊,星罗棋布,点缀着绿洲平原,历史上银川平原曾有“七十二连湖”之称。进入21世纪,银川市确立“生态立市”战略,打造“塞上湖城”。鸣翠湖、阅海、宝湖、鹤泉湖等湖泊得到恢复与保护,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得益于生态良好,环境宜居,银川平原在《中国国家地理》全国性评比中,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2003年,银川市邮政部门制作了“塞上湖城-银川”个性化邮票全张含16枚票,展现了银川众多的湖泊景观。2006年6月1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塞上湖城·银川》专用邮资图信封,邮资图展示了银川湖泊及银川城市标志-凤凰碑(也称民族团结碑),这座碑立于银川市兴庆区凤凰街与解放街交接处。银川也被称为“凤凰城”,是来自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相传古时候贺兰山飞来一只凤凰,看到黄河如金色飘带,两岸麦浪翻滚,风光秀丽,便久久徘徊,不忍离去,遂化身为一座美丽的城市——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夏是中国11-13世纪在西北建立的大夏国的别称。西夏前期与北宋、辽朝对峙,后期与南宋、金朝鼎足。1038年至1227年,党项族在宁夏建立了西夏国,李元昊(也称巍名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因为大夏国在宋朝的西面,中原文化中把大夏也称为西夏。西夏立国189年,前后共历十个皇帝。西夏疆域范围辖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青海东部的广大地区,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南控萧关,北抵大漠,极盛时疆域达80多万平方公里。西夏统治者选择位于银川平原贺兰山下的怀远镇(今银川市)为国都,建成后升为兴庆府(后改为中兴府)。兴庆府有灌溉之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在西夏时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西安以西最大的都会。可以说,西夏时期造就了现在的西北重镇银川市。西夏国创作了文字、印刷、建筑、冶炼等古代文明。(图7、图8)西夏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分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合体字占绝大多数。西夏字笔划较多,撇、捺等斜笔尤多,这也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昇发明的,可是人们迟迟没有找到活字印刷的文本,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在西夏故地找到了活字印刷的西夏文本,从而把中国发明活字印刷的历史提前了100多年。1996年8月22日,西夏陵邮票首发式在银川承天寺院内(宁夏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这套邮票四枚展示了西夏陵及重点文物,用主图和副图结合的方式表现,《中国集邮报》1996年下半年新邮满意度调查,对《西夏陵》邮票评价好的占23分,一般占70分,评价差的占7分,总体上客观准确。西夏的艺术文化多元且丰富,在绘画、书法、雕刻、舞蹈与音乐都有成就。绘画方面,以佛教绘画流传至今,主要呈现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与寺庙壁画等。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历史上的西夏通信发达,“敕燃马牌”是西夏王朝传达紧急军令时的信牌,也是官府传递文书、传达命令时使者身份的证明。银川是“敕燃马牌”的原地、使用地和出土地。“敕燃马牌”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铜制,圆形,直径15厘米,由上下两块套合组成,其中一块刻有西夏文字“敕燃马牌”,意为“敕令驿马昼夜急驰”。2007年7月28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邮票小型张,邮票主图即为敕燃马牌。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银川市西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9座布列有序的帝王陵和星罗棋布的250多座王公大臣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因历代兵燹战火和人为破坏,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但它仍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客。经历189年的西夏王朝灭亡了,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西夏陵,仍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留给后人一个又一个谜。1988年,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宁夏及银川市正在申报西夏陵世界遗产。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银川市是中国唯一回族少数民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5.7%。回汉人民共同为建设富饶美丽的银川团结奋斗。1999年10月1日国家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全套邮票56枚中第三枚,以及1978年10月25日国家邮政发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纪念邮票中的第二枚,分别表现了回族青年男女和老人的形象。在银川,清真寺建筑很多,著名的清真寺有南关清真寺、西关清真寺、纳家户清真寺、中大寺等,依托古老的纳家户清真大寺和回族风情浓郁的纳家户村所建的中华回乡文化园,集中展示了宁夏回族民俗特色。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988年9月23日,在宁夏成立30周年之际,国家邮政发行《宁夏风光》邮资明信片,其中10-2为“银川南关清真大寺”;2008年9月2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邮政发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三枚,其中第三枚“和谐家园”表现了回汉人民团结欢庆的场面,画面背景是银川市永宁县纳家户“中华回乡文化园”。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银川西部巍然屹立着贺兰山,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位于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西夏陵西南处的三关口,距银川市约50千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交界处。明代这里建立了长城,称为“三关口长城”,曲折蜿蜒,遗迹十分清晰。历史上的三关口,是一处北出塞外的雄关,自古就是战略要地。今日的三关口虽已是残垣断壁,但不失当年的雄奇险峻。1997年4月1日,国家邮政发行的《明长城》普通邮票,其中20元面值的邮票即是三关口明长城遗迹。2016年8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长城》大套邮票全套9枚,展示了万里长城的雄姿,其中第8枚《大漠关城》表现的是宁夏境内的长城遗迹,邮票正中贺兰山下就好似蜿蜒崎岖的三关口长城以及长城旁的西夏陵。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贺兰山岩画是古代人类祭祀等刻在岩石上的画,著名的“太阳神”(也称人面像)岩画就位于贺兰山银川段的贺兰口的山腰间。贺兰口距银川50余公里,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以人首像为主的岩画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等动物图形。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1998年9月2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国家邮政发行地方选题邮票《贺兰山岩画》一套三枚,其中第一枚《人面》就是分布于银川贺兰口岩画的经典珍品。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坡属宁夏部分,自南向北横跨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平罗、石嘴山等县(市),是以保护干旱风沙区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93535.68公顷,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成为干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沙冬青、 羽叶丁香、野大豆及濒危植物花叶海棠、小叶朴、文冠果等。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218种,其中鸟类143种,兽类56种,兽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黑鹳、金雕、大鸨、白尾海雕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岩羊、蓝马鸡、雀鹰、松雀鹰、长耳鸮、红隼、鸢、胡兀鹫、蜂鹰、大32种。
红尾鸲是一类色彩鲜艳的小鸟,这种鸟略比麻雀大些,有4种基本颜色:蓝、黑、红、白。蓝色的头,背部、腹部和尾羽是红色,翅膀是黑色,上面有大块白色的长条形翼斑,这类鸟颜色对比分明是其显著特点。贺兰山红尾鸲以贺兰山为名,因为贺兰山是它的主要分布区域。 2002年4月1日,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普通邮票普31《中国鸟》,全套9枚,其中4.20元的是《贺兰山红尾鸲》。贺兰山红尾鸲为中国特有鸟类,是分布在中国中北部及西部的特有种,主要分布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宁夏中部等地。2002年4月1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作了一枚实寄明信片寄日本,贴贺兰山红尾鸲普通邮票,销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戳,加盖“热爱自然 爱护鸟类”宣传戳,加盖“银川 贺兰山”邮政日戳。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 [转载]塞上名城——银川](//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