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长城保护者:守护中国的文化符号

(2017-06-01 07:54:10)
标签:

北京延庆

梅景田

刘会军

长城保护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长城保护者:守护中国的文化符号  
2017-06-01  来源: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白旭 魏梦佳 房宁)千百年来,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万里长城保护着居民不受外族入侵的困扰。
    今天长城上的烽火和巡逻的卫兵早已不在,但是山上出现了另一群人,保护着这个中国古老的建筑免受另一种形式的“入侵”。
    位于北京北部的延庆区有179公里的长城,最古老的一段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齐。在那里有六十多名长城巡视员和两百名志愿者一起定期看护,防止长城受到人为破坏。
    73岁的梅景田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梅景田居住的石峡村靠近八达岭。“我生在长城脚下,从小周边就全是长城。”他回忆说。他小时候常在废弃的城楼间放羊,累了就躺在墙头休息一下。
    长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符号,它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中国十余个省区市都有长城。1987年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长城的保护一直面临很多挑战。
    据有关部门的实地勘察统计,目前延庆只有10%的长城保护较好,50%情况很差,另外15%已经消失。
    梅景田1983年开始从事长城保护。他常常早上五六点钟出门,带上一瓶水和一把镰刀,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巡视,看到有垃圾就捡走,看到长城脚下的野草多了就锄一下。
    他每次要走二十公里的山路,一直到下午五点再回家。“只要一上山心里就踏实。长城是咱们的国宝,是独一无二的,不保护就完了。”他说。
    要制止人为破坏有时并不容易。梅景田听到很多的一句话是“少管闲事”。
有一次他上前阻止游人在长城上刻字,结果被六七个人围了起来。他没有害怕,而是耐心地跟那些游客讲道理,最终把他们劝走了。
    2007年石峡村成立了长城保护协会,有40多人报名。“现在增加到了80多人,连镇里的机关干部都参加了。”他说。

(转)长城保护者:守护中国的文化符号
2013年3月,梅景田带领当地学生开展义务保护长城活动。

    协会经常开展活动,组织党员还有学生去捡垃圾、割杂草。他的外孙子和两个孙女上小学,也参与了活动。“要从小教育他们保护长城。”梅景田说。
    他的故事鼓舞了不少人,比如43岁的刘会军。
    刘会军是湖北人,1993年当兵来北京,后来落户到石峡村,在巡警大队做辅警。他从2007年开始参与长城保护。“是受到梅爷爷熏陶,我才一步步走到这个地方。”他说。
    他告诉记者,近年当地政府对长城保护很重视,经常搞活动做宣传,目前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参与到了保护长城的活动中。
    北京2003年颁布了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尽管目前人为的损毁几乎停止了,自然破坏却仍然严重。
    “长城风格不同,游客主要是看砖砌的。但是石头和土的长城占八成,更需要保护。风化和雨水冲刷使得很大一部分已经消失了。”延庆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助理于海宽说。
    从2005年开始,延庆率先在全国启动长城保护行动并开始对区内长城进行实测调查。“十二五”期间,延庆争取到近3亿元资金用于长城保护,基本完成了1.3万延米的长城本体的抢险修缮工程。
    但是长城的修复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马路到长城距离400米,骡子上不去,人一次只能背三块,一天最多六个来回,18块砖。”他说。
    因此,修复一米长城平均要一万元。
    由于长城需要修复的地方很多,审批周期长也是个麻烦事。
    “2013年水关长城申报维修,后来由于大雨冲刷豁口大了一倍,有20米左右,等到批复下来后工人已经不敢接近那个位置了,方案需要调整,还要重新申报。” 于海宽说。
    他认为目前最紧迫的是要修复北京城区前往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场馆沿途的七公里砖石长城。“那里和京张铁路交汇,修铁路的时候把长城拆了,修复之后人们可以在长城上体验近现代工业文明。”他说。
    于海宽对于长城有着复杂的感情。
    为了保护长城整体景观,周边的建筑高度都有限制。因此从发展角度有一定制约。
    “希望能够让长城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相结合,不能让百姓心里抵触。”于海宽说。
    “老百姓都理解。”刘会军说,“虽然建筑会受影响,但是通过长城的旅游文化也可以提高村民收入。长城是老祖宗留下的财产,村里可以靠别的发展,但是如果长城被破坏了,再发展也没有意义。”
本文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