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招募千名文保志愿者 长城是巡视重点
2017-04-17 来源:首都文明网
4月16日,“北京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宣传活动”在国子监举行。从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获悉,2017年将招募千名文保志愿者。
每年的4月18日是“北京文物安全保护志愿者日”,全市的文保志愿者都会在4月18日前后开展关于文物安全保护的相关活动与宣传。据介绍,北京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其中1540处文物有文保志愿者进行宣传和巡查。目前,参与文物巡查志愿服务人次达5.5万,总服务时长15万小时,参与文物保护宣传活动人数达2.1万,文保志愿服务行动时长约6135小时。
“北京的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于2014年4月启动,2017年已是第三年。虽然文保志愿者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远不能满足对每个文物点都进行巡查的需要,亟待招募更多志愿者加入,2017年计划招募千名具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专业文保志愿者。”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秘书长陈志斌称,文保志愿者主要对文物开展日常巡查监督工作,发现文物安全隐患,并及时向市、区两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报告。
北京市文物局监察执法队负责人王东捷说,现在市、区两级的专业文物执法队伍加起来只有七十来人,很难应对全市的文物保护工作,文保志愿者队伍则是对本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有益补充。王东捷介绍,2017年本市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将集中在长城、西山、运河等三个文化带进行。其中长城是重点,在去年对500多公里的长城沿线开展文物巡查保护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加强长城的巡视保护。
为加强北京的文物宣传保护工作,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政府将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并鼓励社会捐赠文物。
(北京青年报 记者 李天际)
北京今年招募千名文保志愿者
在长城、西山、运河区域居住志愿者可就近参与文物保护
2017年04月17日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继续面向全社会招募文保义工。昨天,2017年度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今年北京市在已开展的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志愿活动基础上,将志愿服务扩大到长城、西山、运河三个文化带保护当中。
全市被文物保护志愿者认领的文物景点已达1540处、上报有效信息已达6756条、参与文物巡查志愿服务人次达5.5万、总服务时长15万小时。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志斌介绍,目前亟待招募更多志愿者加入,共同保护首都文物。今年将重点鼓励市民积极参与长城、西山、运河三个文化带保护活动。文保义工的招募不限年龄、行业。昨天的启动仪式上,来自北京多所中小学校的师生积极参与。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面向更多的学生群体招募志愿者,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学生可在家长、老师等监护人的陪同下,学习文保知识,参与文保活动。
北京文保志愿者(资料图)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长城、西山、运河三个文化带保护中,有志参与文保的志愿者可就近认领。该负责人解释道,志愿者可基于家庭住址或单位等具体位置,认领距离自己较近的文化带区域。比如有市民住在怀柔,就可以认领慕田峪长城的部分区段保护工作;如果住在通州,也可以认领运河某段区域的保护工作。
本市文保义工划分为12大类,包括日常督察义工队、应急救援义工队、日常防护队、团队文保义工队等。每类义工队职责都有明确划分,比如日常防护义工队,就是组建一支日常定期赴文物景点进行巡视的队伍,在发现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破坏现象时,及时劝阻、制止,避免、减轻对文物的损伤。而团队文保义工队,则可由团体认领附近的文物景点进行巡查工作,也可以组建各类团队,如“驴友队”,在户外活动中开展相关工作。
此外,还有“1+N”“N+1”文保义工队。“1+N”就是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文物景点,如故宫、十三陵等,需要一个景点加派多个文保义工进行巡查;“N+1”则正好相反,对于一些面积较小或者比较集中的景点,例如前门大栅栏、什刹海地区等聚集着众多名人故居的文物景点,为节省人员成本,可由一名义工负责多个景点的巡查。
各类文保活动正式启动后,义工将全面开展巡查,每天要通过短信或者微信平台将巡查情况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时反馈。文保义工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保义工的职责主要集中在“保”“报”两类。“保”旨在原址保护,保证文物景点本体的原来形制和结构不变,防止私搭乱建等现象的发生。对发现的破坏情况将第一时间告知相关部门。“报”指文保义工发现破坏、损毁文物的情况要及时上报,并第一时间上前制止。发现文物单位及周边有施工建设工程及挖掘取土作业,及时反馈信息,必要时拍照记录。如果发现疑似文物,如早期建筑、野外发现的石碑之类的,义工还要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申请文物鉴定。
【报名】
文保义工报名方式
1、 网址:http://www.bjcsyg.org
2、 官方微博: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腾讯、新浪)
3、 官方微信:北京慈善义工
义工“专业户”黄玉庆
55岁的黄玉庆,花白的大胡子让他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格外显眼。2014年,他就报名成为首批文物保护志愿者,如今已是文保义工中最资深的“编外专家”。
“我就是个老北京,从小住在西单地区平房院,对于老北京的文物特别感兴趣。”黄玉庆主要负责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文保巡查,同时也关注北京会馆文保情况。自打成了文保义工,每周他都积极巡查文物现状,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去年,他在国子监外发现路边下马碑护栏被汽车撞坏,立刻将情况反映上去。几天后,文保单位就给他回电反馈护栏已经修好了。至今,黄玉庆已参与服务1100多小时。仅2015年,他巡查文物单位就有200余处,上报115处文物保护情况,撰写了五期文保笔录,申请文物认定一项。
“作为文保义工要眼观六路,需要关注文保单位的消防设施、建筑、碑刻、古树、石件等等,地上的烟头多不多也得留意。”黄玉庆现场给新加入的义工分享经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