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名城 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2016-12-22 22:38:59)
标签:

山西大同

分类: 旅游、风光、民俗、传统文化
中国名城 古韵大同   
2016-12-22 来源: 山西日报    

  在太行山北麓与燕山西麓相拥的黄土高原上,镶嵌着一座古城——大同。
  大同在历史上曾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千百年来,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交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内外长城环绕,九曲桑水中留,古人曾描述为:“东连上古,西界黄河,南达并恒,北控沙漠,居住边隅之要塞,京师之幡屏,中原之保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大同为历代瞩目。
  大同古城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其修筑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时期、辽金时期和明清时期。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1600多年,大同古城历经沧桑,但一以贯之地享有“北方锁钥”之誉。
  从2008年开始,大同进行了为期8年的古城墙修复工程,总投资50余亿元,搬迁居民23888户。修复后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4公里,保护范围26.5万平方米。城设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南城墙外建有关城和耳城,城墙上建有城楼、望楼、角楼等71座木构建筑,角楼外还建有4座控军台。绵延矗立的城墙古朴厚重、雄伟壮丽,守望着“大同”这座“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古城。
  大同古城内外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里坊社区、四合院落交相辉映、风景溢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眼前。
  古城墙与护城河及环城公园也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鸟瞰望去,城墙高大墩实,望楼环列,护城河沟宽水深,庙宇高大宏伟,府衙威严,民居错落有致,这里包罗了从北魏到唐、宋、明、清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
  每逢冬季,大雪纷纷扬扬,古城白皑皑的一片,错落的民居被瑞雪覆盖,炊香不时飘来,一片宁静祥和。雪花犹如一支画笔,肆意挥洒,妆点着亭台楼阁、斗拱飞檐、青砖灰瓦、树枝红墙,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当夜幕降临,大同古城别有一番韵味。漫步在高大险峻的城墙脚下,仿佛在欣赏着一幅幅褪却铅华的动人画卷。璀璨的灯光、明亮的城郭、深邃的夜色与皎洁月光交织出的华美的古城夜景,为这座华北重镇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中国名城 <wbr>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望楼映月

中国名城 <wbr>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城墙美景

中国名城 <wbr>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佳节庙会

中国名城 <wbr>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鼓楼精灵

中国名城 <wbr>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王府耀金

中国名城 <wbr>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非遗表演

中国名城 <wbr>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里坊雅韵 

中国名城 <wbr>古韵大同(山西日报)
鼓楼老街

策划:山西日报大同记者站
大同市新闻中心制作:白玉龙 赵志成 宋建峰
摄影:贺 锴 李 毅 王中勋 张和


大同城池赋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孔子所绘蓝图大同世界,乃华夏民族生生不息之梦想与追求。古都大同,汉代谓之平城,唐朝在此建制“大同军”,辽代更名为大同,历史赋予一座城市独特而深远之意蕴。
  扼守雁门,控驭紫塞;雄视朔漠,势夺边陲。大同天然为北方锁钥,中原藩屏。北魏在此京华百年,留存一座拓跋鲜卑版金汤城池。拓跋魏袭汉晋余音,唱响隋唐之序曲;而城池宏美旷世,临摹为长安之蓝本。辽金以陪都西京续写北魏城池繁盛,明清更置九边重镇奉而拱之。沧桑千年,城体收缩,殿宇增减,中轴线未曾有变。惜乎岁月剥蚀,历代兵燹战火,城墙断壁残垣,颓圮若墟。
  公元2008年初夏,大同市拉开古城历史文化复兴工程之大幕。春秋八载,风雨雪霜,终于2016年初冬,修复合拢东南西北四面城墙。明代基于北魏城池遗址而增筑之城墙,穿越岁月尘雾,巍然现身人间。其方正严整,宛然一座巨型青砖雕塑,与城周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永固陵,以及御河、桑干河,锦绣一幅北国江山胜迹图。
  紫霞瑞彩,云冈大佛微笑;天蓝气爽,城墙塔楼奇观。登临大同城墙,华严寺宝殿之雄姿,法华寺白塔之倩影,九龙壁琉璃之光波,代王府飞阁之流丹……尽收眼帘。入夜时分,天上月华流照,人间灯影绰约。箭楼望楼嵌入苍穹,护城河水倒映星汉。墙外树声婆娑,城内花香清浅。梦耶幻耶?今夕何夕?玲珑玉阁出尘世,锦绣天宫落凡间。
  历史之容器兮,深邃而丰厚;文化之熔炉兮,传承而创新。一脉之灵兮物华人杰,双城之魂兮云飞凤翔;山岳树碑兮千秋毓秀,民心立传兮百代流芳。夫大同城池,一砖一石,一楼一宇,凝民间万众之涓涓伟力;物化历史,续延文脉,为古都千年之煌煌象征;重铸精神,光前裕后,奠一市新兴之崛起固基;承载梦想,寄托希望,燃百姓奋发之豪情烈志;古貌新韵,宏丽壮美,吸五洲宾客之眼球;四门洞开,汇通文明,祈人类世界之大同。
聂还贵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