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评电影《长城》: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

(2016-12-21 08:18:28)
标签:

电影《长城》

影评

人民日报

文化

分类: 时事、评论、新闻、杂谈
人民日报评“长城”:中国文化如何接入好莱坞工业
2016-12-20  来源: 网易娱乐

人民日报评电影《长城》: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
《长城》海报

     网易娱乐12月20日报道 由张艺谋执导的商业大片《长城》,自16日公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截止19日7点,总票房累计5.04亿元。在强劲收割票房的同时,《长城》引发的论战也不断升级,引起《人民日报》关注,19日、20日接连刊发报道和评论。
    《人民日报》12月20日的评论版,刊发了题为《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的评论。评论认为“大可不必为网上那些七嘴八舌的批评郁闷懊恼”“从上座率尤其是在华外国人的评价看,这部片子还是抓住了很多人的心。”
    作为中美合拍的第一部“重工业电影”,《长城》融入了长城、秦腔、孔明灯等鲜明的中国元素,张艺谋接受采访也认为,《长城》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尝试。该如何看待这种尝试?《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认为,许许多多的经验需要积累,千千万万的探索需要去试错,一口吃成个胖子肯定不现实。并建议“守住初心,不急不躁,从咕咾肉、鱼香肉丝开始做起,慢慢再把红烧麒麟面、蟹肉双笋丝这样的精品往上端,中国故事一定会越讲越精彩。”
    就在前一天,《人民日报》文化版“动用”将近半版的篇幅,为《长城》留足空间:张艺谋谈《长城》——中国文化如何接入好莱坞工业。
    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加上中国元素,是《长城》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大特色。当被问及“如何把中国元素镶嵌进一部美国化的电影”时,张艺谋坦言,《长城》的故事设定比较有意思,比如长城、饕餮、火药、秘密部队……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我看中了这里面的空间,希望它不只是一部纯粹的好莱坞大片,而是能带来1+1的效果”。
    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张艺谋并不讳言他预见会有人说这样的文化表达太肤浅、老套、庸俗了。但是张艺谋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能一步到位,《长城》是个非常重要的试金石。他说,好莱坞的六大公司有野心勃勃的计划,但都按兵不动,他们在看《长城》的市场表现,只有迪士尼抢先宣布了《花木兰》(赵薇版 动画版)。如果《长城》的全球票房能达标,好莱坞会推出很多类似的项目。到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更多的中国演员站上这个舞台,会有更多元的中国文化元素在各种类型片中出现。
    据了解,每年来中国看长城的外国游客不过200多万人次,而《长城》的全球观众人次可能达到亿级。张艺谋透露,《长城》如果成功了,按照好莱坞的流程,《长城》系列会一直拍下去,“长”下去。《星球大战》《变形金刚》不就是这样吗?它们在全世界能培养数以亿计的粉丝,伴随他们成长,这个影响力多大?!
    一位资深的电影评论家更加直言不讳,《长城》是中国第一部面向全球发行的商业大片,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试金石,如果《长城》失败了,中国电影走出去可能真的还要推迟3-5年。
    此前有报道称,《长城》开启了以中国故事为影片主体的中外合作新模式,影片主旨是,“这次,终于轮到中国英雄来拯救世界了。”此外,《长城》创造了两个之“最”,一是完成了最大规模的中外合作,另一是搭建了最大规模的绿幕群,“像一座城堡一样。”除了演员阵容豪华之外,电影幕后则启用全球顶尖团队,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制作过《魔兽》、《星球大战》等顶级视效大片,曾获57个奥斯卡奖项及提名。


人民日报: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 
2016年12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总体而言也注定是坎坷不平的,许许多多的经验需要积累,千千万万的探索需要去试错,一口吃成个胖子肯定不现实
  “舌尖上的中国”出神入化,名满天下。但真的到国外一些闻名遐迩的中餐馆里走一遭,人们发现,最受欢迎的不是“辣得跳”的毛血旺,更不是“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而是那些经过长期本地化的咕咾肉和鱼香肉丝。
  文化传播其实也是如此。当然谁都想把最“地道”的东西呈现给世人,但有时候不见得初衷、努力与效果能够相统一。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讲过一个有名的例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一直是被国内翻译界推崇备至的中译英经典。但有人对百余年来十几个《红楼梦》英译本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到美国大学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却发现与英国汉学家霍克思、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相比,杨译本无论是在读者借阅数、研究者对译本的引用率以及发行量、再版数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是杨宪益、戴乃迭先生水平不够吗?显然不是。但叫好和叫座,往往是有距离的。有时候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
  用行话来说,最近热映的《长城》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重工业电影”,其核心情节高度浓缩,为营销市场量身打造。然而尚未走出国门,这部影片就引来一片恶评。“剧情之弱智令人发指”,“跳水体操射箭铅球标枪马术展示了中国奥运健儿的风采”,“这白里透着红啊,红里透着黑,黑不溜秋,绿了吧唧,蓝哇哇的,紫不溜秋,粉嘟噜的透着那个美”……各种讽刺挖苦不绝于耳。
  谁也不能说《长城》是一部完美之作,种种情节和角色,的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上座率尤其是在华外国人的评价看,这部片子还是抓住了很多人的心。远古的饕餮为什么要跟长城扯在一起?发生在宋朝的故事,守长城的是宋军还是辽军?五颜六色的军队是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翻版?很多情节如果放在《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中,大家也许只是微微一笑,甚至为“好莱坞居然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有些激动,但到了《长城》里,到了张艺谋手里,一切就都容易被胃口越来越“刁”的影评者诟病和嘲笑。没办法,中国人拍的中国,同胞们免不得要用自己更渊博的知识来检视你。最典型的就是非北京人说普通话,河南人说得不标准没事,陕西人说得不标准也没事,但如果你是我的同乡,常常是越听越别扭,哪句都透着矫揉。
  正因如此,大可不必为网上那些七嘴八舌的批评郁闷懊恼。毕竟,《长城》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大规模上映还在一个多月之后。而且即便海外市场大获成功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总体而言也注定是坎坷不平的,许许多多的经验需要积累,千千万万的探索需要去试错,一口吃成个胖子肯定不现实。守住初心,不急不躁,从咕咾肉、鱼香肉丝开始做起,慢慢再把红烧麒麟面、蟹肉双笋丝这样的精品往上端,中国故事一定会越讲越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