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城,加我一个”首期长城之友大讲堂举办
2016-11-28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长城之友大讲堂
11月23日晚,雪后的北京日益寒冷、大街上早早开始冷清下来。然而希格码大厦的腾讯小剧场却热闹非凡。因为今晚将在此举办
“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公募活动发起以来第一次公众回馈活动。
18点不到,为活动服务的志愿者就开始到岗进行工作准备,很快,报名参加讲座的各位长城之友纷纷赶到,180人的小剧场座无缺席。
19点,首届长城之友大讲堂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来自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志愿者侯珂女士介绍“保护长城,加我一个”项目的缘起和进展,代表文物保护基金会特别感谢支持项目的全国各地的长城之友们,并为到场参加活动的长城之友热情鼓舞!并介绍,基金会计划在未来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以回馈对项目给予巨大支持的长城之友们!
保护长城,加我一个
2016年9月1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在腾讯公益乐捐平台进行公募的“保护长城,加我一个——长城保护2016’”公募活动在京启动,这是文物保护领域首次采用“互联网+公益”方式进行公募。
截止11月21日,活动共筹集资金2,127,370元;通过腾讯乐捐平台参与捐款的人达到了111105人次。这些数字都非常惊人!
2016年11月18日,项目管理团队通过腾讯公益向捐款的长城之友们推送了项目首条进展:“我们代表长城对您的捐赠表示感谢,喜峰口段长城第一期将修缮460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及工程方案实施修缮工程,计划明年开工。为回馈您的捐赠,11月23日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邀请您参加一次免费的长城知识讲座。与著名长城建筑摄影师严欣强一起欣赏长城建筑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
扫描二维码关注报名”。这条信息也被长城之友们热捧!
本次主讲老师严欣强先生是新世界出版社退休美术编辑,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委员。严先生对长城的痴情,远近闻名。自1984年开始拍摄长城,严先生已探寻长城八百余次。
严先生拍摄长城,极其关注和表现长城的本体,尽可能真实的记录和表达长城。对长城大范围的观察和研究,使得他对长城的形态认识非常深刻,三十多年的拍摄和积累,严先生对长城的各种细节了如指掌,可以说他是长城界的人工AIphaGo。
业内对严先生都极为尊重,翟东风、李少白等著名摄影师谈起他都称为他所折服。
11月23日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有幸邀请到正在埋头著书的严欣强先生来为“长城之友”分享30余年来所摄长城建筑形态之美,倾听长城上砖木土石讲述的故事,感受古人的智慧!
讲座从长城宏观概念切入,点出长城是个前后有纵深包含各种功能块的复杂军事防御体系,不是单纯的一道墙体。
然后话锋一转回收到我们常见关注的长城建筑主体,优先可归结为对墙体、城门和墩台、敌楼的认识。认识了它们,就能感受长城的丰富性。
严先生精选了200余张图片,为大家展示和讲解这三种最基本的长城建筑形态之丰富及内里种种门道,另人叹为观止,感慨长城之独一无二。
每一张图片在给我们带来惊叹的同时,也在引领我们反思,究竟我们该为长城做些什么,怎样对待祖先留下的这份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
提问环节是踊跃而热烈的,各路长城之友抓住机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提问自己观察中产生的疑惑。
在问及普通人如何保护长城时,严先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机,在您登临长城的时候,细心观察,把您的收获把您的关注的内容拍摄下来,尽可能多地给它留影,就是一种保护行为。因为长城的衰老是不可逆的,当这一刻您把它纪录在相机里时,您就把它这一刻保护下来了。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老师友情串场解答长城之友涉及一些历史共用的提问。
很多朋友提到了如何维修长城的问题。其实严先生讲座展示出的长城形态丰富多样性揭示了长城的维修方案不可能一个方案遍地开花,它需要专业的团队在彻底调查掌握一个具体地点的长城形态之后,再进行专业的设计和建设。
中国文物基金会设立长城保护专项基金,便是提供了一种公众可参与但是专业来落实保护的行动方式。
自“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公募项目上线以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收到了众多网友和企业的支持,在此,我们对各位“长城之友”说一句:谢谢啦!
两个小时的活动,大家意犹未尽,期待有更多精彩活动到来。
活动结束后,大家都自觉带走了垃圾。小小志愿者还是认真地巡查各个角落以便搜出被疏忽的各种残余。从老严到小志愿者,我们祝愿志愿者精神被不断传播下去,在精神上构筑我们一道新的长城!
本次讲座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城保护公益专项基金承办,长城小站联合承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资支持。
欢迎关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公众号,更多精彩活动值得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