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内蒙古长城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新浪内蒙古)
标签:
内蒙古长城研讨会高晓梅新浪 |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

首届内蒙古长城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2016-10-29
稿件来源:新浪内蒙古 摄影:高晓梅
长城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如何修复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0月28日,为庆祝《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十周年,由内蒙古长城研究会、内蒙古社科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内蒙古长城研讨会”在内蒙古社科院举行。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吴国强、副秘书长闫建民等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
据悉,本次研讨会,共有46名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共提交长城研究论文及论文提要33篇,这些论文涉及到长城的建筑、历史、文化、宗教等广泛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数字化”与“长城保护与宣传”,成为本次研讨的热点之一。长城数字化建设任务,是在中国长城学会2016年的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的。同时,内蒙古编制的《内蒙古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中,也列入长城数字化建设,并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长城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化手段,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研究、保护与宣传长城的工作。“长城数字化”已成为长城研究发展事业的全新需求。
内蒙古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长城区域,拥有全国最多、最集中、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长城古迹。从先秦一直到明末,包括战国时魏、赵、秦、燕和此后的秦、汉、北魏、北齐、隋、辽、金、明等历代长城。同时,内蒙古长城文化研究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其研究的成果也无比丰富,成为了中国长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内蒙古文物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有关长城资源的调查,安排布署了多项有关长城保护工作的重大措施,并以国务院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为标准,将内蒙古的“长城”以及“界壕”等文化遗址,列入了依法保护的重要文物之列。
本次研讨会,充分利用了内蒙古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以及深厚的研究基础,促进了与长城相关的学术观点之间的交流,展示了众多科研成果。也为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在长城保护方面提供了众多建议,为中华民族的长城事业舔砖加瓦。
2016.10.29
新浪网报道
摄影:高晓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