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中国文物报)

(2016-10-30 07:56:06)
标签:

中国文物报

雷学刚

博物馆

文化

分类: 博物馆、展览、文化活动
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     
2016-10-28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雷学刚       

    空间是博物馆履行功能使命的基础。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是博物馆功能属性的需要,也是博物馆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的需要,从实践层面和博物馆空间硬件与软件的功能发挥来看,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应注重记忆性、温暖性、参与性、力量性。

    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应注重记忆性。要追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发展足迹和记忆,到博物馆是最理想的去处。因为博物馆承担着国家兴盛、城市变迁、民族进步、行业发展、记忆与传承的使命,这个传承可以让我们寻根问祖,让我们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因此,博物馆在建设规划、功能使用、外观设计、内部空间的布局上,一定要根据国家的主流文化、城市的地域文化、民族的图腾文化等元素进行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记忆。比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正门的生态廊道,就是按照三峡大坝气势恢宏的流水场景来进行外观设计的,整个景观与总体建筑浑然一体,现代建筑元素与对面的标志性中式建筑景观“重庆人民大礼堂”遥相呼应,让现代建筑与古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强烈反差,既能满足观众怀旧的记忆,又能体现时代的进步,更凸显“三峡人文景观”的空间文化表达,从而让整个博物馆外观空间达到了妙笔生花、画龙点睛的效果。再比如孔子研究院主题建筑及中心广场空间,其建筑造型既有战国铜器“高台”造型的遗风,又有方圆结合的古朴;既有书院建筑的意境,又有叠山理水的风韵;主题建筑和中心广场气势恢宏,亭、廊、院和园林的空间文化表达体现了天人合一和“智者乐山水,仁者乐水山”的境界。

    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应注重温暖性。 博物馆承载的是尘封记忆,珍藏的是内涵丰富的“年轮化石”。但是,久远的记忆、冰冷的“化石”是缺乏温度的。因此, 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和布局上要体现人文关怀。具体地讲,博物馆在空间布局上不仅要有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安消防、洗手间、休息区等基本场地,内部区域还应配备盲人通道、哺乳室、医务室、语音导览处、手语解说员、外文和少数民族的翻译服务、咖啡屋、餐饮区、行李寄存处、接待咨询处、广播室、儿童游乐园,外围区域应当建有林荫道、花园、亭廊、中心广场、停车场、接待中心、区域分布图等。除了博物馆的空间具备这些硬件外,还应该在内外建筑的色彩、材料、温湿度等方面体现温馨、环保和舒适;还应该为农民工、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提供专题展览,让更多的社会民众在博物馆空间感受到温暖的文化表达。比如,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展厅中庭摆放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乌杨汉阙”,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汉代“活化石”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该馆在展区正门平台设置的“观众留影台”,既可以博物馆正门为背景照相留影,也可以“新中国十大经典建筑”——重庆人民大礼堂为背景照相留影,这种内外空间的合理利用,既可以延伸拓展博物馆的文化空间,又可以让博物馆的的文化空间在瞬间定格历史, 让观众从心灵深处感觉到博物馆空间亲切自然、温暖如春。

    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应注重参与性。参与不仅是观众情感表达的社会实践,也是提高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热爱博物馆的认知体验。因此,博物馆的空间不仅要为观众提供温馨舒适的参观环境和体验环境,还要从博物馆社会教育品牌打造和大社会教育格局构建的战略构想,给文博志愿者、博物馆之友、小小讲解员、文博爱好者等群体提供文化交流、交易、交融、交汇、交集的空间,有了这样的空间,不仅可以提高博物馆的亲和力与参与性,而且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美誉度和认同度。近几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先后为志愿者提供了设施齐全的工作室,让志愿者有了自豪感和归属感。该馆先后举办了三期共计200余人的小小讲解员培训,举办了全市“最美童声”语音导览讲解员大赛,得到全市中小学生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先后举办多期古琴培训班,培训学员近百人,不仅让“古琴文物”“活”起来了,而且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今年重庆三峡博物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传统节日、馆际交流活动举办了5场“古琴雅集”表演。举办的“三峡文物成果保护展”“清风正气——历史文物中的廉政文化展”先后到市委党校、三峡库区进行了100多场巡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推出的“博物馆远程教育平台”“123创艺坊”,不仅拉近了博物馆空间与观众的距离,而且提高了观众参与博物馆社教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博物馆空间的文化表达应注重力量性。博物馆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是传播科学真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学术研究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并以此来提炼展览的主题,创新展览的形式,丰富展览和社会教育的内容。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2014年,策划的“抗战岁月”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去年策划的“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不仅在国内展出,而且在今年9月5日至16日在日本东京、广岛展出,得到日本文化界的好评。今年策划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原创展览,已被国家文物局纳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题展览。实践证明,博物馆只有通过策划一系列的活动才能让更多人记住“乡愁”和“泥土的芬芳”;通过博物馆功能使命的发挥,让更多观众通过看一次展览、听一次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参加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教育活动,参与一次博物馆的“走进文物感悟历史”体验活动,就能增强信仰和道德的力量,从而让博物馆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博物馆。
中国文物报 2016年10月28日3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