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门”坍塌露出长城保护软肋
2016-10-25 来源:石家庄日报
山西山阴县广武村,一段未经人工修复的明长城于10月3日左右发生坍塌,导致包括“月亮门”在内的长城景观损毁。
所谓的“月亮门”,其实是一座长城敌楼的残部。由于长期风雨侵蚀只剩下一个拱形的形体,因此被当地人和旅行爱好者形象地称为“月亮门”。如今,这座被冠以山西广武明长城最美的标志性建筑,在矗立数百年后化成了一堆废墟,着实令人感到心痛。
“月亮门”突然发生坍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地一位居民说,除自然原因外,也与附近农户动辄从长城取砖回家自用有关。而山阴县文物管理局却否认了这一说法,并在其官网发文称,广武明长城10号敌台“空心楼”坍塌,是由罕见大风所致,不是有人私挖乱采取土拆砖或其他人为破坏因素造成的。
事实上,为了保护好长城,国务院早在2006年就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根据该条例规定,国家对长城实行整体保护、分段管理,长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长城保护工作。由此可见,“月亮门”坍塌,无论人为破坏也好,还是大风损毁也罢,当地都难辞保护不力责任。
据相关资料记载,修建于明洪武七年的广武明长城,是山西境内设计最巧妙、构造最精致、现存包砖最完整的明长城之一,也是我国万里长城最长的一段原汁原味古长城。如何把境内的古长城保护好,不让这样的事情再上演,不让类似的遗憾再出现,正是当地官方需要反思和应该办好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明长城遭到损毁,人祸要大于天灾。诸如周边居民耕地建房直接从长城扒砖取土,道路截断穿行墙体,旅游开发肆意乱为,矿山、采石场私挖滥采等,都给长城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因此,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大对私挖滥采的打击,就成了还清长城保护欠账的关键所在。
长城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历史、文化、军事研究价值非常高。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投入到长城保护中,主动树立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长城的雄姿永远屹立在祖国大地上,这既是大家的愿望也是你我的责任。
(武西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