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赵晚报:在长城上“留名”只能“劝阻”吗?

(2016-10-14 16:39:28)
标签:

长城刻字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在长城上“留名”只能“劝阻”吗? 
2016年10月14日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张国栋   

  10月10日,NBA火箭队球员鲍比·布朗同队友一道游览慕田峪长城时,在长城砖石上刻写了自己的名字和球衣号码,并将之拍照留存,上传至微博。此举随即引发大规模网络质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景区负责人表示,由于景区不具备处罚权,针对游客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只能进行劝阻。(10月13日《新京报》)
  不少人直指鲍比·布朗破坏文物且毫无负罪感。尽管其随后删除了涉事微博,仍然未能避免被大量网友批评谴责。虽然布朗表示,自己并非主观故意破坏长城风貌,“我非常尊重中国的文化,这是一个无心之过,希望你们原谅我”。说得似乎很诚恳,但问题是法律不容,并非说原谅就能原谅的。
  我国《长城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长城上从事刻画、涂污等行为。”《文物保护法》也规定,个人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更是明确,禁止从事刻画、涂污、损坏等危及长城安全的活动,违者应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这说明,在长城上随意“留名”,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令人失望的是,作为一名外国游客,布朗在中国长城“留名”并“出名”后,目前并未有消息称其被相关执法部门处罚,倒是出现了“只能进行劝阻”的“表示”。不错,权限所限,景区难以直接处罚,但面对此类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就只能“劝阻”而没有其他任何办法了吗?
  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守护人,面对游客种种不文明或者违法犯罪行为,即使无权处罚,也有义务及时报案。尤其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就更得采取有效措施。不然,自身失职,法律不彰不说,文物也难免遭殃。其实不止长城,时下许多文物、古迹被“留名”、被损害,屡禁不止,就在于有法不依,止于不痛不痒的“劝阻”。
  因此,要使文物古迹得到保护,游客回归文明,除了景区管理者要摒弃只能“劝阻”陋习,切实负起责来,相关执法部门也应采取主动,不能等到人家“留名”并“出名”后,都无动于衷。同时,相关处罚权如何合理设置,也需要正视。无论如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笔者建议,就从依法严格处罚这名大名鼎鼎的NBA球员做起,以儆效尤。如何?


长城刻字,从名人“抓起”  
澎湃新闻社论   2016-10-14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NBA火箭队球员鲍比•布朗来北京参加NBA中国赛后,随队到慕田峪长城游览时,在长城砖上刻下名字和自己的球衣号码,并拍下照片发到个人微博上。此举引来网友一片谴责。随后,鲍比•布朗道歉并删除了相关照片和微博。

    景区刻字大概是人们最见怪不怪的一种旅游陋习,过去刻字的主角通常是中国游客,于是反思可以深刻到“中国人的劣根性”,但这次是个老外,可见素质好坏不分人种,更值得关注的惟环境而已。当古长城上满是“XX到此一游”,而又没有听说有谁受过追究,那自律不够的人,很容易会从众。这不是为这位NBA球员开脱,而是指出,在“不是你家厕所”式的舆论谴责之外,要有更实质性的追责,否则恶性循环还会继续。

    关于追责,慕田峪景区的回应耐人寻味。这位NBA球员长城刻字的时候,并不是偷偷摸摸,就是在工作人员的眼皮底下,“但我们不是执法人员,不具有执法和处罚权,只能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景区刻字的通常问题,是刻字的时候不为人知,刻完了远走高飞,找到责任人的难度和成本很大。但这一次,布朗刻字的时候“人赃俱获”,刻完了还拿到社交媒体炫耀,如果对这样的行为,都只能停留在舆论谴责,岂不是对刻字的变相“鼓励”?

    类似景区刻字之后,相比于网友的情绪激动,景区或者相关部门,往往都表现得很“冷静”。不是沉默,就是以没有执法和处罚权相推脱。这显然不是可取的姿态,没有执法权或者法律不完善,可能是事实,但即便在现有条件下,这些机构是不是就完全无所作为?哪怕是发表一份言辞强硬的公开信谴责当事人,也好过沉默或者态度暧昧。

    何况,对景区刻字的行为,并非完全无法可依。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可以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尽管也有人说,罚款金额太少没有威慑力,但相比于纸上金额的大小,眼下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罚则有没有在现实被激活过。只要坚持执法,罚,永远是有威慑力的。只有坚持执法,景区刻字才会在人们的观念中,从不文明行为转变为违法行为。

    希望看到相关部门对布朗的刻字行为发声,并依法评定其性质,采取相应的追责措施,给公众一个交代。这不是“选择性执法”,而是传达信号,景区刻画一旦被曝光,自己成为可追踪到的“名人”,那就要为此付出代价。景区刻画是个人素质问题,能不能做到依法处置,则是执法部门的素质问题,后一个素质将影响着前一个素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